[文史天地] 雄鸡高歌颂古城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郑传新 郑继畅

从正安县城出发,沿207省道前行约40公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文家坟岔路口。站在这里眺望对面,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起伏的群山,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点。在这连绵不断的群山中,一座状貌酷似雄鸡的奇山,让你惊讶。在这奇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名叫古城。
古城如今属正安县流渡镇管辖的一个村。据《正安州志》记载,“正安州南九十华里,德里一甲文家坟对岸,即古城”。这就是正安州志所说的文家坟对岸的古城。古城,地势平坦,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近闻名。千百年来,郑氏族人,开发改造,居民殷富,现有人口5800多人,其中郑氏人口就有4560人。这里交通方便,经济文化较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有百分之二十的住户,住进了新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古城,名字古典色彩,没有断垣残壁,也没有古迹名胜。那这里为什么取这个带古典色彩的名字呢?
  唐代以前,以芙蓉江流域为发祥地的国家,名叫芙蓉国,他的国都就在古城。唐代改置芙蓉县,古城又为县的城址。据说管辖今绥阳县的旺草、太白、温泉三镇,正安县的土坪、流渡、谢坝、市坪等乡镇和中观镇的晏溪、九村、天楼等村,和溪镇的米粮、双龙、桑坝等村。直到公元1279年,元军灭南宋,古城人民不愿归顺,武装反抗。当时抵抗元军的主力郑昌孙所部屯兵南山寨(今乐俭乡境内)。元军避开郑军,攻入古城,屠杀老弱妇孺,焚烧了古城。“国破山河在”,人事全非,如今只留下了像“城子上、大营上、上院、下院、庙林、文昌阁、后堂、观音堂”等城址范围内的地名。 从此,古城再没有恢复过城市。只在1935年曾设正南团防局于古城普安寺,后设联保办事处。1939年联保办事处迁河坪街(今和平村)。古城成为村建制。

宋末明初,社会动乱,贼寇横行。为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祖先们就在巍峨的鸡公岩山顶上,修建了一道4米 多高的围墙。再将财产移到那里,贼寇来临时,全部人都跑到那里,居高临下防御贼寇。这墙全由巨大的石块砌成,历经几百年,却能牢固屹立在山头。现在的人们谈起它,也不禁为祖先们的创造力发出崇高的嗟叹。抚石追昔,石头滚落,腾起阵阵尘雾;相互撞击,发出震耳响音。一幅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画面不时在脑中浮现,一次次感动着我。
郑氏寺庙文昌阁,名普安寺,是郑光耀额定粮规获胜之后建成的。位处观音场的一座山峰上,此峰竖起像竹笋,峰顶上有直径为十米 的圆形平地。文昌阁是一所具有上、中、下殿的寺庙。寺庙结构木架、瓦盖、砖装而成。内有玉皇殿、观音、佛、释迦佛、孔圣木雕塑塑像。左侧有木雕郑光耀,塑像一尊。上、中殿两侧有十八罗汉,八大金刚,灵官塑像。下殿是八角戏楼,全都是精艺雕刻,金龙抱柱,双凤朝阳。最下面是有4米 高的石砌围墙一圈,也作营盘之用。在郑氏族中,已保存了一百三十多年一方之中。解放时期全部被毁,剩下的破砖、瓦、石、磉为迹。
郑氏群墓,分为两处,一处是麻巴口郑光耀等四座墓,一处是严家湾岁进士郑光儒等十三座墓,
古城是流渡郑氏的发祥地,是流渡郑氏的主体。郑昌孙率领大军击败了元军,被策封为武略将军,珍州总制,当时主据土坪、林溪、乐俭、双龙等地,人丁兴旺,逐渐四处扩展。据传在元朝中叶,郑桓公76世孙郑永忠的后裔们相中了古城。郑永忠长子郑碧所生郑旭朋等八兄弟。次子郑玺所生旭璋等四兄弟迁到古城较早,所生郑全、郑建、郑满、郑约、郑进五兄弟。郑全所生廷佐、廷佑,郑建所生廷富等定居古城中心地带庙林、水沟。郑满迁居凤冈县永安镇李军头和大坡,所生廷荣、廷华。后来旭朋、旭光等相继迁入。旭朋所生郑锟,郑锟所生廷元、廷武、廷桂,廷元留守古城香树坪,廷武迁到流渡小寨,廷桂迁到流渡星光。旭光所生郑钟,郑钟所生廷柏等六兄弟,但只有廷柏一房居古城,其余的多在米粮,廷柏房又有一部分迁到林关茶腊和敏亮落坡岩。总之,流渡郑氏最早发祥地是古城。如今古城村还有4000多郑氏族人,所以是流渡郑氏的主体。  
古城郑氏祖先,已让“古城”这个光辉的名字远播,给郑氏族人罩上金灿灿的光环!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