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乐源酒厂的历史变迁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郑雕

—— 访原乐源酒厂副厂长万必宽

   1984年,时任正安县长的吴强华提出抓正安工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当时资金缺乏,无成熟管理模式的历史条件下,为抓好工业企业建设,便采用“国家搭台,农民唱戏”的方式组建合作式企业,正安县乐源酒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

那时候,我还是一名村民组长。县领导吴强华、税务局局长焦永林亲自出面,协商建厂事宜,经商定:由下坝村民提供土地,单位出资,银行贷款建厂。酒厂员工,70%由村组人员组成,30%的由税务单位的人员组成。税务单位人员出任厂长、会计,2名副厂长和1名出纳则由村组人员担任。酒厂技术人员则由县出面,到正安县酒厂抽派。
当时,土地已经分配(包产)到户,庄稼下地,要到处给群众作工作,丈量土地面积,赔偿村民的青苗损失。我与郑绍章作为当时的副厂长,到各家各户做工作,开村民(当时还习惯称社员)会,宣传发展企业的好处,动员村民支持酒厂建设。群众了解情况后,绝大多数都十分高兴,大力给予支持,酒厂选址在下坝老管丘河边。建厂期间,大家不分白天晚上,挖地基,运材料,修窖池。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以砖木瓦片为主的厂房就建了起来。
当时白酒生产方式,走出了“竹筒引水、桐油照明、背篓背糟、赤脚踩曲”的民间作坊式方式,但许多做法还比较原始、传统。连窖泥的做法,都是用香蕉皮等果皮搅烂(提供酵母等菌类),加上普钙、混合泥土,发酵一段时间制作的,用它来糊窖池。为保证水质良好,酒厂专门打了地下井提供水源。粮食,则是本地种植的红高粱。在正安酒厂提供的基础材料和技术支持下,酒厂当年就生产出自己的瓶装“乐源窖酒”。在酒的生产车间里,不同窖池烤出的酒,装在不同的罐子里,建厂初期,存入三个月后勾兑,再贮存一段时间方出厂销售。
乐源酒厂占地10余亩,厂房3000余平方。建厂不久就有100余名员工,其中有技师2人、技术员4人。由于酒质好,5元一瓶的乐源窖酒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次年,吴强华县长率青树华、张德高、我一同前往重庆江北饮料厂洽谈,引进饮料生产设备,建立饮料正安分厂,我们又有了自己的饮料产品。几角钱一瓶的饮料,十分畅销,深受消费者喜爱。乐源酒厂的生产搞得风风火火,效益十分火爆。我被称戏为“农民企业家”。
酒厂的发展走入正轨,我被选为村领导,辞去副厂长职务,脱离了酒厂。我走之后,税务局简祖臣(诚)继续任厂长,郑绍章任副厂长,带领员工开展生产。
乐源酒厂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盛产时,年产窖酒100余吨,饮料80余万瓶。一度时期,酒厂的产值,曾超过县酒厂。
1985年,乐源酒厂明确为乡镇企业,划归乡企局管理,与税务局脱钩
1986年,由于酒类生产过剩,乐源酒厂断续生产,走入低谷。
正安的酒行业经历10年左右的旺盛时期,1995年,中央提出体制改革,要求政企分开。乐源酒厂作为乡镇企业,因市场竞争,缺乏好的管理经验模式,没有企业理念支撑,酒厂的生产迅速萎缩。
1998年,酒厂倒闭,可移动资产和债务转入正安县酒厂,厂房逐渐荒芜、破坏。2006年,乐源酒厂场地被拍买用于房产开发,乐源的酒香成为历史的回味,乐源酒厂彻底告别历史的舞台。但乐源酒厂以及当时获省优、市优的正安窖酒厂、毛家塘窖酒厂对正安人树立酒行业自信,促进现在的酒行业发展,仍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