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烧包怎么写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十年的时光他们都说很漫长,可是往事在心里就像昨天一样,曾经多少次我想告别去远方,又是什么让我留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哇,牛人!学到新知识了。
发表于 2011-8-11 17:10:03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我认为:应该是三年内父亲称新逝显考,母亲称新逝显妣。和"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有区别,但不要见怪哟
发表于 2011-8-11 23:32:4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不错,这很有用!


发表于 2011-8-12 08:58:36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这些东西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董  所以要保存下来撒
发表于 2011-8-12 16:42:05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楼主不要误导大家,不晓得在哪里复制的东西,我不敢说你那些全错,但是有两点要注意,1是已故男性长辈称“老大人”,而已故女性长辈在正安这个地方多称呼“老安人”,2是“显考”“妣考”只能是写袱人的父亲和母亲,不是你说的亡男亡女。顺便说一下,总封的写法和信袱的格式你也可以去找来粘贴上去嘛。


发表于 2011-8-13 17:44:3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看完之后,作为版主,就补充一些:
1、关于“显”(考妣),同意6楼观点,此称呼只针对父母。爷爷、奶奶等称“祖考”、至“几世祖”……。
2、老大人、老安人一说:凡结婚后的用此称呼,正安方言讲:“拜过香合”,没有结婚的夭折、无后的只写“某某名下收用”。
楼主帖子中三处错误:一是:“老庚”是指“拜把弟兄”之间的称呼。书面当写“义兄某某……”(不论亡者年龄,死者为大,应注意老大人之称呼能用否)。
二是:后夫与前夫写,非“同绿”而是“同缘”,都绿成一片了!
三是: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仍旧要区分,死者年龄(正安风俗:7岁以下不写)。
另外:老年人死时的“归阴袱子”是不写“新逝显考(妣)”云云的,男的写“正寝显考”,女的写“侧寝显妣”云云……
按6楼的说法,补充格式:左起立写:
恭逢
    某某之期俱袱   几包奉上
寒林会上十方三世无祀孤魂收
     早生净土    善民:某某  俱
天运某年农历某月某日吉化
说明:此为无祀孤魂的总封格式,中间的内容可换,具体见楼主写的帖子(呵呵)
其实,写袱子,只是寄托追悼的一种方式,儒家:“慎终追远”思想,是这种“不忘本”的怀念精神的写照。因此怎么写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追思的情怀,写了就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传承而已。故而,写的称呼也好,格式也好,就要求符合儒家“礼”的精髓和思想。因此中元节并不是完全的“鬼节”,而应是儒家思想传承的纪念日……

发表于 2011-8-18 14:26:06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