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工作室实验短片项目:第一卷,四部作品评测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1.webp.jpg




通常来讲,类型片导演想要维持自己的风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如今这个年代,选择拍类型电影就约等于选择了更加商业化的创作模式,自然就会受到投资方、制片方、或者发行公司等更多的外力干扰。除非像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芬奇、蒂姆·波顿、昆汀·塔伦蒂诺这样已经有不少丰功伟绩的顶级导演,可以用相当的话语权排除一定阻碍,否则较年轻的导演们参与的项目越大,就越会觉得自己像提线木偶。

好莱坞就是这样一个氛围,这可以说是大制片厂时代沿袭下来的弊病。纵然制片方强有力的控制确实保证了许多商业大片得以热卖,但也扼杀了许多有潜力独树一帜的创作者的前途。商业上的失败是不被接受的,在竞争残酷的好莱坞市场中,若你是个只有三四部作品的新手,又接连生产了几部不被大众认可的作品,那么你的拍片机会将很快消失。

这是南非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创立燕麦工作室(Oats Studios),并成立实验性短片项目的主要原因。

2.webp.jpg




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2009年创作的《第九区》被认为是21世纪最杰出的科幻片之一。对官僚和媒体鞭辟入里的讽刺,对自私和贪婪一针见血的刻画,对阶层固化入木三分的揭示,均达到了超常水准。

该片前半段伪纪录片的风格,将一个黑暗、森严的世界观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群面容丑陋名为“大虾”的外星难民自90年代开始居住在人类规划的保留地“第九区”中,该区域卫生状况糟糕,物质极度匮乏,宛如贫民窟一般。当“大虾”的人口接近两百万时,他们长期对现状的不满转化为与人类的频繁冲突,随后政府决定将这批难民安置在更偏远的地区,而管理这片地区的公司对外星人的处境并不关心,他们只想得到外星武器技术。

影片中“第九区”的设定像极了尼尔·布洛姆坎普的家乡,曾经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当时黑人与这群大虾的生活环境没什么两样。导演在片中巧妙插入了不少“私货”,也令影片拥有更多的可解读性。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尼尔带来了一种少见的视觉风格。作为一部科幻类型片,《第九区》并非像《银翼杀手》那样用雨夜与霓虹灯编织成赛博朋克,也不像《独立日》那样是光怪陆离的视觉奇观,甚至与《异形》那种工人阶级气质的太空惊悚都大相径庭。尼尔的科幻世界肮脏、破败,充满了老旧萧条的建筑景观,完全就是科幻里的旧社会。与废土风格还不一样,他的镜头中人们所生活的地方不一定满地沙尘,也不一定方圆十里难见人影,显得异常孤独。无论是随后的《极乐空间》还是《超能查派》,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就是贫穷所造成的脏乱差,这为他擅长探讨的阶级问题提供了合适的背景。

《第九区》的成功在当年比较出人意料,在这之前没人知道尼尔·布洛姆坎普这么难记的名字,银幕上也不常见这样剑走偏锋的科幻片。尤其影片后半段,脱离了伪纪录风格,逐渐将主线引向了类似卡夫卡《变形记》式的故事,一下又让电影的内涵丰富了好几个等级。再加上最后那幕爆炸式煽情的强有力结尾,直接让作品飞上神坛。至此,脏科幻(Dirty Science Fiction)迅速成为了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标签。

可惜的是,出道即巅峰。自《第九区》后,尼尔被寄予厚望,来到好莱坞发展。许多人都翘首期盼他的下一部作品。2013年,尼尔与马特·达蒙合作推出了《极乐空间》,继续他的脏科幻,继续探讨他的阶级矛盾,同时又加入了美国的医疗问题。但此片显然暴露了外来者对好莱坞的水土不服,大量不合理的动机与浅显的嘲讽方式,令影片几乎沦为一部闹剧。

两年后,尼尔又与休·杰克曼合作拍摄了《超能查派》。本片加入了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思考,自然也是脏科幻风格。但由于故事较老套,叙事节奏有问题,一些设定上的不合理之处没有很好地给出解释,整部影片的收尾也比较粗糙。总之,这部作品无论从口碑还是票房反馈上,仍然没达到预期。

尼尔·布洛姆坎普的前途变得不再光明,获得新投资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前段时间还曾传出他要接拍《异形5》,如今也无限期让位于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前传系列,说白了基本就是被枪毙了。这位曾靠《第九区》震惊国际影坛的南非导演,只不过短短八年,便面临着职业生涯大滑坡的危机。

今年4月份,尼尔在Twitter上开始与Steam官方账号交流,咨询自己的短片如果投放到该平台上,会不会有观众来看。Steam是目前家用电脑端最受欢迎的游戏发行平台,隶属于曾制作出《半条命》(CS最初就是由此游戏衍生而来)、《传送门》、《求生之路》系列的老牌游戏公司Valve,如果你从来不玩游戏,也没听说过Steam,那不妨可以将之想象成游戏版的京东商城。每年几十次的高力度折扣,便捷的下载安装方式,对老游戏和独立游戏的大力支持,还有良好的退款服务,都让许多PC玩家选择在Steam上购买游戏。“喜加一”、“G胖”、“蒸斯林”(带有歧视意义的词汇,慎用)等网络迷因都是从Steam上来的,当然,我也是一名Steam重度用户,购买的游戏已近百款。

3.webp.jpg




早期的Steam平台截图,如今该平台全面支持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如《刺客信条》《古墓丽影》这样的国外3A级大作,打折时只需几十块人民币便可入手,像《GTA5》这样游戏界教父级的作品,原价也才不到两百元人民币。

五月份,尼尔以自己新成立的燕麦工作室的名义,上传了一部预告片,标题为“Volume 1”,令人惊喜的是,《异形》系列的主演,也是与他合作过《超能查派》的女演员西格妮·韦弗出现在了预告片中。尼尔表示,这将是一个系列短片项目,是对电影的制发模式和盈利方式的一次实验性探索。该系列短片的第一辑将免费在YouTube和Steam平台上播放,并出售影片的建模、特效素材、原画设定和原始的RAW片源。

预告片延续了尼尔·布洛姆坎普的脏科幻风格,且影像气质更加凌厉。他开发此项目,也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毕竟他的《第九区》就是脱胎自短片《约翰内斯堡》。目前还不知道他复制自己曾经的方法能否奏效,但从这个短片系列已发的四部作品来看,观赏性还都是蛮不错的。同样的,Steam也一直在寻求多元化发展,不想仅局限于一个游戏/软件发售平台,目前Steam的视频区作品数量很少,尼尔这一系列短片的上架,也会推动视频区的人气。

4.webp.jpg




燕麦工作室短片《拉卡(Rakka)》,工作室的LOGO像极了一款大名鼎鼎的游戏引擎:寒霜,这款引擎属于EA公司,由DICE工作室开发,曾为玩家带来了《极品飞车》、《战地》、《FIFA》、《植物大战僵尸:花园战争》等人气系列

工作室的第一部短片《拉卡》,讲述了2020年地球已被形似蜥蜴的外星人统治。残暴的蜥蜴人拥有比人类先进的武器,用武力奴役人类,并进行大量的活体研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心灵控制能力,并用巨型构造物释放甲烷以改造大气层。另一方面,人类并非全部束手就擒,仍有一些反抗军在战斗着。反抗组织为了抵御蜥蜴人的心灵控制,研制出了脑屏障装置,但未能投入量产。

短片聚焦于德克萨斯地区的反抗运动,该组织首领为西格妮·韦弗饰演。故事分为三部分,以小标题隔开。第一部分主要是世界观交代,从中我们能看到一排排痛苦地坐在地上,等待屠宰的人类,以及挂满尸体的埃菲尔铁塔,还有成为外星人幼崽孵化器的男子——这个设定很像异形。这部分用大量的蒙太奇渲染末日般的荒凉与残酷,辅以女声旁白,展现出相当的悲怆气氛。随即镜头一转,将视野拉向地下反抗组织,并用一次针对蜥蜴人的恐怖袭击结束了叙事。

5.webp.jpg




第二部分聚焦于两个角色,一个是身兼纵火狂与炸弹客的疯子诺什。在旧世界,他这样的危险分子一定会被立刻抓起来,但如今他已是反抗军的香饽饽,因为他们需要他高超的炸弹制造技术才能有效打击蜥蜴人。另一个是黑人阿米尔,他是一个被蜥蜴人俘虏并进行了实验,又侥幸逃生的人类。蜥蜴人在他身上安装了某种监测装置,这让他意外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两位角色的故事依靠西格妮·韦弗的视点串联在一起。

影片的第三部分是双线叙事,一方面描写了西格妮带领部队进攻蜥蜴人据点,另一方面讲述一名反抗军成员引导阿米尔去预知未来。整部短片在这段叙事后戛然而止。没人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什么样的未来,也没人能确切知道反抗军所看到的天使模样的蜥蜴人幻影代表了什么。

《拉卡》是典型的尼尔·布洛姆坎普风格,脏科幻,丑陋的外星人,近未来的真实感,还有血腥的视觉元素。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将它比作《第九区》的相对面。《第九区》中的外星人大虾,造型上如同这里的蜥蜴人一样丑陋不堪,然而却是以难民的身份,在人类的地盘中苟且偷生。《拉卡》正相反,蜥蜴人作为统治者奴役着人类,暴虐无常,将地球逐渐变为他们自己的地盘。

短短20多分钟的影片,基本以旁白为底色,渲染着末世的荒凉和悲怆,是一个典型的概念先行的作品。因此,影片三段情节的关联性很弱,隐隐地指涉了一下政治、媒体、人伦等主题。另外,尼尔用自己别致的视听风格,将影片披上了一层启示录式的意味。片中有多处人物凝视观众的特写镜头,背后或是熊熊烈火,或是黑暗混沌,人物脸上或惊恐,或悲伤,配以升格镜头,充满了浓烈的仪式感。这些镜头似乎在暗示人们,《拉卡》所描绘的那个比地狱还要惨烈的世界,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到那时,这个世界曾经的主人,只能等待上帝的救赎。

《拉卡》于6月14日上线网络,随即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少了长片对剧作更高的要求,短片这种形式可以让尼尔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力,甚至可以摒弃情节,将设定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这正是尼尔所擅长的事情。两周后,燕麦工作室上线了第一辑中的第二部影片《火力地堡(Firebase)》。这部短片将时间拉回到越战,讲述了中央情报局主导的一队美军士兵调查越南“河神”的故事。视觉风格更加血腥,故影片开头特意添加了一段文字,警告心理承受弱者不便观看。

与第一部一样,《火力地堡》也是一个有头没尾的故事。影片用大量的闪回,描写了一名越南农民在凝固汽油弹的洗礼下,家破人亡,进而愤怒地化身为“河神”,向美军进行复仇的故事。影片的视角以一名兰博式的美军士兵为主,在山洞中与怪物正面接触并幸存,而后与CIA探员走访了曾经遇到“河神”并幸存下来的伤兵,最后组织军队进入丛林抓捕“河神”。

短片并未交代最终的抓捕行动是否成功,同时也并没有对一些暗线作出解释,诸如被烧伤的士兵为何能看到美军基地遭到苏联巨型军械的攻击,以及与活死人战斗过并生还的主人公,为何频频头痛,是否与“河神”有着某种关联。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些扣子当成尼尔的小把戏,或许他压根就没想作出什么解释,只是觉得这样有意思罢了。

因为故事背景的改变,《火力地堡》少了一些未来色彩,但更加逼真了。影片正如许多玩弄历史的作品一样,用特效重新编排了一些真实历史录像,同时也故意做旧了一些拍摄素材,令其充满神秘主义气息。这种手法像《阿甘正传》和《X战警前传》都用过,是一种病毒营销的好手段。

《火力地堡》情节性仍旧很弱,也仍旧是设定先行的作品。其最精彩之处就在于对“河神”的塑造。由于是在越南丛林,以往那种脏乱差的感觉自然减弱许多,但尼尔的脏科幻风格依然体现在了“河神”的形象上:裸露在外的骷髅,身上搭配着电磁装置,用死去的血肉之躯凝聚成盔甲,包裹住自己。尼尔对非人生命体的想象充满了恶趣味。另外,河神强大的超能力(隐形,心灵控制,意念移动,刀枪不入,复活尸体……),放在漫威、DC宇宙里估计也能名列前茅。

这一部没有什么知名演员参与,因此有几场文戏拍的蛮尴尬的,演技略捉急。男主角是典型的兰博式的角色,与活死人一对二毫发无损,在越共面前也是开无双的模式,后来还带领部队去抓“河神”,可谓勇猛非凡,但他那场瞪眼的镜头怎么看怎么觉得做作。“河神”在变身前的特写也是经不住考验,几乎令人笑场。唯独烧伤的小哥演的还算可以,他那段被“河神”攻击后,穿越到美军基地,并看到苏联的飞机和运兵车已经进化到未来时代的情节,可谓本片的神来之笔,令人不免无限遐想(一说河神有让人穿越到另一个平行宇宙的能力)。总之这一部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子,看下来其实还是很有趣的,一些地方甚至能看出对《铁血战士》的致敬。

6.webp.jpg




你要问它想表达什么?顶多就是反战吧。前面也说了,尼尔主要还是靠短片卖特效卖素材,并拉拢投资。

《火力地堡》的出色视觉元素令人印象深刻。两周后,燕麦工作室上线了第三部短片《上帝:塞伦盖蒂》,这次的作品仅有四分多钟,由《第九区》和《极乐空间》的沙尔托·科普雷主演。影片讲述了上帝和其助手对还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的玩弄。片中,整个世界都是上帝在沙盒中的一次推演,而上帝是坐在某个城堡的沙发中,一副老派贵族的形象,其助手则是一名管家。而人类却擅自发现了火,这比上帝的计划早了二十年,因而惹怒了上帝,在一番玩弄之后,上帝命令管家对人类施行最严重的惩罚。

沙尔托·科普雷饰演的上帝,更像是老年的耶稣,有趣的是,他的口头禅总是“看在上帝的份儿上(For God's Sake)”。这部四分钟的短片亮点不如那几个二十分钟的多,特效也就一块钱的水平。稍微过度解读一下的话,顶多也就是读出对人类的脆弱和渺小的揭示,抑或在暗示这个世界的荒谬。但这些都不重要,尼尔拍摄此片主要还是为了卖素材。

7月12日,燕麦工作室第一辑的第四部作品正式上线,名为《合子异种(Zygote)》,直译过来的名字是《受精卵》。这一部的血腥程度不及《火力地堡》,然而有达寇塔·范宁出演,且将剧情重视起来了,所以带给人一种更像正经的情节短剧的观感。在《拉卡》中,我们能从设定上看出一些《异形》的影子,比如以人类的身体作为孵化器。到了这部《合子异种》,又公认在场景设置和仿生人这一元素上借鉴了《异形》系列,得以看出尼尔很怨念异形项目的搁浅。

实际上,从道具和场景细节来讲,包括怪物的样子,我倒觉得更像EA的游戏《死亡空间》,再看看像极了EA寒霜引擎的工作室LOGO,总感觉二者背后是否有着什么交易……然而,从这部短片的背景设定来看,北极圈矿场,再加上由人形变异而来的怪物,又有点像约翰·卡朋特的《怪形》。总之,《合子异种》杂糅了许多科幻惊悚电影的元素,随着情节的推动,爽快感也在不断升级。

影片伊始用字幕交代了一下背景,地点为北极圈的一处封闭式矿场,并且注明了共98名员工,只生还了两人。场景是典型的带有一些科技感的幽闭空间,散落的电线和坍塌的天花板等,能看出这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事故。

达寇塔·范宁和何塞·巴勃罗·坎蒂略饰演两位生还者,正在惊恐地躲避某种东西的追杀。何塞与尼尔合作过《极乐空间》和《超能查派》。短片里,他的角色类似于矿场的一位中层管理者,看到了不可名状的东西而自戳双眼,达寇塔饰演一名仿生人,帮助瞎眼的何塞一起逃离。

从片中一些零散的信息得出,矿场雇佣了大量的仿生人来工作,并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达寇塔·范宁隶属于金丝雀阶级,应该是最底层的员工,脏活累活和危险性较高的作业都归她管。另外,追杀他们的怪物大概是由某位员工制造出来的,背后有一道神秘的光在迫使他这么做。这个怪物的身躯,是由96名受害者的肢体串连而成,这也是片名《合子异种》的由来。这部短片的亮点仍然在怪物形象的设计上,它凄厉的叫声仿佛是这些受害者的冤魂在呐喊,当真令人毛骨悚然。

7.webp.jpg




短片最终也没有交代达寇塔是否彻底逃出生天,而影片中段还有一个挺有趣的剧情反转,让这一部的故事性比其他两部高了不少。片中的场景不再显得那么脏,虽然已经是事故爆发后的断壁残垣,但仍能看出一种近未来的科技感和简约设计。怪物伸出大量的手指去试指纹密码的桥段比较新颖,逃亡戏拍的压迫感十足,将紧张感渲染的很不错。

除了这四部主打作品,燕麦工作室的第一辑还有几部两三分钟的短片,叫《跟比尔一起烹饪》,是恶搞电视购物的小品级作品,套路是一男一女先推销一下新推出的厨房用品,像榨汁机,切割器之类的,然后结尾会发生从菜里吃出头发,切掉自己的手指这类的意外。这几部情景短剧不如本文提及的作品有趣,就是单纯的小恶搞。

尼尔炮制的这几个科幻短片,都是有潜力的长片坯子。但他显然更适合以短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形式会避免他在长片中剧作上的短板。尼尔的特长就是概念设定,以及B级片式的大尺度视觉风格。二十多分钟的篇幅,可以让他肆意挥洒自己的脑洞和血浆,也不会让观众因为时长的原因而产生审美疲劳。

《第九区》在影迷群体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但他目前搞的这个项目可谓相当冷门,大部分国内影迷都不知晓。其实,单从视觉元素的运用和故事设定来看,《拉卡》、《火力地堡》和《合子异种》都是相当精彩的短片,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燕麦工作室曾声称,第二辑是否推出取决于第一辑的观众反响。无论如何,我会满心期待他们之后的系列作品。

公众号:论戏书影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