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三集广播剧:汉儒尹珍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一)
《汉儒尹珍》根据东汉名儒尹珍故事创作,2017年7月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正安县委宣传部联合录制,于2017年9月6日至9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 纪录中国》栏目播出。
汉儒尹珍人物表:
尹珍 东汉著名教育家、经学家、书法家,被称为“汉儒”。牂牁郡(今正安)人士。贵州教育第一人,官至荆州刺史。该剧主人公,岁数二十——八十多岁。
许慎 六十来岁。东汉著名学者,《说文解字》作者,文字学家、经学家,尹珍的老师。
尹母 五十来岁,尹珍母亲。
张小宝 十多岁。尹珍学生,后为尹珍书童。
朱财主 四十来岁。乡间财主。
董乡绅 乡间文人乡绅
师弟 二十多岁,尹珍同学
张大叔 张小宝家父亲
老妇人 张小宝家邻居
乡绅甲
乡绅乙
乡绅丙
群众若干
第一集
(报头)
(演职人表)
【音乐渐起
旁白 汉武帝登基后,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东汉时期,儒家文化已经深深影响整个中华大地。当时发生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两派的本质区别在于如何确认经史的本义。这场争论,逐渐演变成为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之争,影响了中国文化上千年。当时生于西南偏远牂牁郡的博学青年尹珍,胸怀鸿鹄之志,立志北上中原求学,发誓要弄清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要义,成就一番事业。
【鸟鸣声
尹珍(朗诵)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尹母 珍儿,东庄董老爷叫媒人来说媒了,说是董老爷看上了我们家珍儿,愿意将二小姐嫁给你。
尹珍 母亲大人,孩儿还年轻,想到中原求学,干一番事业。
尹母 珍儿啊,你已经二十岁了,应该成家立业了。董老爷家二小姐,那可是秀美端庄,聪慧能干的好女子。再说,董老爷家与我们尹家,都是从巴蜀迁来的名门望族,门当户对,十分般配啊。
尹珍 想我高祖辈,与司马相如以及盛览、舍人等文化名人为友,可谓家学渊源深厚。然而西南一带,人们以射猎为业,不知耕种,长幼无别,不知礼仪, 被中原人们视为蛮夷之地,孩儿立志,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尹母 母亲亲眼见过董家二小姐,长得秀美端庄,又聪慧能干,很合母亲的心意。
尹珍 母亲大人,不是孩儿有逆母亲愿望。孩儿现在一心一意,只想北上中原求学,还不想结婚。
尹母(焦急地)珍儿,你已经饱读诗书,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学之士,没有必要再继续苦读了。董老爷说了,只要我儿肯娶他家二小姐,会有丰厚的陪嫁。我和你父亲也觉得这样也好——
尹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庄子曰: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尹珍绝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弃大义而逐小利。我决心已定,北上中原,学成才归。
尹母 珍儿,母亲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是母亲懂得你的志向。你执意要北上求学,我也不想阻拦。我儿有鸿鹄之志,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尹珍 谢谢母亲大人!
【马蹄声
旁白 尹珍为到中原求学,告别高堂,带上干粮竹简,背着行李,骑着马儿向着北方而去。走了很长的路,上一斜坡,马儿突然调头转身,不肯向前进入蜀地。
【尹珍吆喝声
旁白 马儿听见主人的吆喝声,仍然不肯向前。尹珍顿悟,马儿是不肯离开家乡啊。
尹珍 马儿啊,你是怕前面有风险,不肯向前吗?
【马长叫声
尹珍 马儿啊,你不肯走。是不是怀疑我不能学好学问,有辱家乡父老?
【马长叫声
尹珍 马儿啊,你是不是担心我尹珍学到了学问,可是却忘了家乡父老,忘了乡邻,忘了父母,一去不复返?
【马儿长鸣
尹珍(发誓) 马儿啊,你放心。我尹珍如果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家乡,安守清贫,报效桑梓。驾——
【马蹄声渐远
旁白:就这样,青年尹珍离开了家乡,一路北上。经过长途跋涉,一路艰辛,来到了东汉文化繁荣之地漯河,拜名闻天下的经学大儒许慎为师。
【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声
门卫 哪里来的小子啊,这么晚了,敲门这么急!打扰了我家老爷休息,我拿你是问!
尹珍 抱歉抱歉,打扰你了。我是从牂牁郡来的,我要拜你家老爷为师,学习经书礼学。
门卫 牂牁郡是什么地方?我没有听说过!
尹珍 牂牁郡位于大汉西南边陲,离这里有上千里路程。
门卫 上千里路程?那的确是够远的啊。
尹珍 是啊,我一路跋山涉水,走了快半年才走到这里,真是把我累坏啦。
门卫 那你赶快找客栈住下休息,明天再来吧。
尹珍 据悉,今年先生只招十名学生,我怕晚了先生不收我。
门卫 想不到你那么偏僻地区的人,消息倒是灵通啊。实话告诉你,先生今年的学生已经招满了。你还是回去,等明年再考吧。
尹珍 大人,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走来,要到明年才能考先生的学生,我耽误不起啊。麻烦大人通报一下先生,就说大汉西南边陲有一青年想拜见先生。
门卫 你这小子,怎么不听话呢。先生何许人也?乃当今天下闻名的大儒,是你想见就见的?你呀,不要在这里磨了,回去吧。
尹珍 见不到先生,我就是不走。
门卫 你还想耍赖怎么的?看我收拾你!
【拔刀声
许慎(咳嗽声)不要乱来!把刀放下!
门卫 诺,老爷!
许慎 怎么回事啊?
门卫 这小子,要拜你为师。我说老爷今年的学生已经招满了,让他明年再来。他就是不干,赖着不走。
许慎 你是那里来的?
尹珍 先生,学生从牂牁郡远道而来。
许慎 牂牁郡?原来的夜郎国。
尹珍 正是。
许慎 那是大汉的边陲之地,你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拜师学艺,精神可嘉啊。
尹珍 学生敬仰先生学问,特从西南边陲北上求学,恳请先生收留学生为弟子,学成后弟子好回家乡传播儒家文化,教授乡邻。
许慎(高兴地) 想不到从西南边陲来的,有如此宏图大志,把传授我大汉文化作为己任,让我感动。好,我破例收你为我的弟子。你要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报效桑梓。
尹珍 谢谢先生!
旁白 尹珍废寝忘食,日夜苦读,希望能成为一名好学生,回报父母乡亲。
众学生 先生早!
许慎 大家坐。
【坐声
许慎 今天我要讲新授课。在讲新课前,老师向诸位提一个问题,何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
【众学生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许慎(不高兴地)怎么,我收了你们为弟子,可不是要你们浑浑噩噩,一问三不知。如果那样的话,你们可以不用再来,回家算了!
尹珍 老师,我能发言吗?
许慎 你是从牂牁郡来的,叫尹什么的?
尹珍 我是从牂牁郡来的。我姓尹,名珍,字道真。
学生甲 喂, 牂牁郡来的那位,你不要自以为是!我们可没有时间听你在此说胡言乱语!
学生乙 是啊,一个从偏远牂牁郡来的,他那里是南蛮之地,懂什么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还是听先生讲吧。
许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听也不妨嘛。尹珍,你带个好头,说吧。
尹珍 谢谢先生。学生献丑了。 所谓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主要是因儒家经典传本文字形体不同而酿成。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由于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古文由此绝矣。现在我大汉五经通行传本的字体大多为隶书记载,称今文经。武帝时刘余拆孔子故宅从墙壁中得到的《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以及北平侯张苍所献的《春秋左氏传》,均为古文所著,故称古文经。但对于古文,“世人大共非訾(zi),以为好奇者也”。因今人从未见过古文,不识为何物,故而群起反对,大加诋毁。今文经学派不考虑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注重不少经史被前人删改的事实,而是就现有的文字来理解,难免出现张冠李戴、望文生义之谬误。
许慎 说得好,你接着说。
尹珍 汉宣帝在位时,曾召见齐地一位通晓《仓颉篇》的人,并派人跟其学习。汉平帝在位时,也曾征召爰礼等一百余人,叫他们在未央宫里面解说文字,并敕封爰礼为“文字学博士”。汉章帝元年亦曾召贾逵与诸儒讲学北宫白虎观。在黄门署专门为他们讲经,老师就是于此时受业于贾逵先生的。
许慎:哈哈哈,尹珍真乃博学之士,说得头头是道,滴水不漏。很好!我赞成古文经学之观点。文字是经籍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实现仁治的先决条件,前人能够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能够认识古代文化,正是靠的文字。所以说,只有确立了根本,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明白了真正的道理,也就不会受各种不经之论的影响。
众学生:先生高见!
尹珍:先生赞成的古文经学派,主张“无征不信”,注重文字经史的演变,探求其最原本之含义。学生认为不管要争论多久,先生的《说文解字》必将成为古文经学的经典,为后人广泛研读。
许慎:尹珍从偏远牂牁郡而来,敏而好学,且能温故知新,诸位都要好好向他学习。
众学生:我等牢记先生教诲!
旁白 令许慎没有想到是这位从西南边陲而来的青年,对当今闹得沸沸扬扬的古今经学之争的了解和解读,让他感慨万千,决定好好栽培他,让他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许慎 今天,我为大家讲授汉字的重要意义。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也。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我们几乎不知文艺;文艺不通,五经不得其本解也。诸位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说文解字》的意义了吗?
众学生:明白啦。
许慎:好。诸位跟我学习,主要是要学会融会贯通,要把经典反复学习,领会其中要领。你们谁能说说《说文解字》的基本情况吗?
众学生(面面相觑):这个——
许慎 看来,你们还是没有领会其中要领,支支吾吾,不求甚解。尹珍,你说说看。
尹珍 上有先生,下有诸多师兄师弟,尹珍学疏才浅,不敢在此卖弄。
许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怎么能说是卖弄呢?说吧。老师不责怪你。
尹珍 承蒙先生抬爱,学生妄言了。先生所著有《五经异义》及《说文解字》十四篇传于后人。”先生是汉字学的开山鼻祖。创制了540部首,将9353个小篆按部首编排,并逐一释义析形,有的字还有书证或音注,乃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形制完备的汉语大字典,是吾辈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要学好《说文》,必须精通“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它是先生对汉字构造方法的高度概括,充分体现了先生的聪明智慧。先生发展丰富了“六书”理论,不仅概括了汉字的构造方法,同时也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构造方法暗合。先生的“六书”理论,乃是我大汉对全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 先生的《说文解字》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先生的煌煌巨著,让我整个华夏民族开始统一于一种精神,进入我华夏文明的一种高级阶段,让千秋万代能够遵循着一种绵绵不绝之精神,永远前行。诸位必须学好《说文解字》,才能学好五经,教授乡邻。
许慎(兴奋地)说得好!我再次强调,你们都应该向尹珍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一定要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听明白了吗?
众学生 谨遵先生教诲!
旁白 尹珍,这位从偏远西南而来的青年靠着过去在家乡打下的基础知识和拜许慎为师后的刻苦学习,从许慎众多的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青年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称赞!
【蟋蟀叫声
【敲门声
师弟:师兄,师兄——
【开门声
尹珍:师弟,找我有什么事?
师弟:师兄,抱歉,这么晚还打搅你休息。
尹珍:没有关系,我还没有休息,正在温习先生今日授课之内容。
师弟:师兄,真不愧师弟学习的楷模。
尹珍:师弟何出此言?
师弟:师兄子夜还在温习先生授课,令师弟敬佩。
尹珍:子曰:温故而知新,每天我都要将先生所授课程温习一遍,领会其要领,才可以安眠。你现在到此,有何要事?
师弟:我是来向师兄讨教学问的。
尹珍:讨教我可不敢当。师弟不明白之处,师兄可以指点一二,你我共同切磋。
师弟:谢谢师兄。那我就讨教了。
尹珍:师弟但说无妨。
师弟:先生所授之“六书”,我领悟了半天,还是不甚明白。我不敢再打搅先生,只有请师兄指点迷津。
尹珍 原来这样。先生所授之“六书”是指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而是先生归纳和概括出来的。这就是先生伟大之处。
师弟 但是何为形象、何为指事等,我还是不甚明白。
尹珍:先生在《说文解字·叙》所说“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其成物,随体诘诎(jie qu),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比如“上”字:甲骨文以弧形为基准线,代表某一事物,其上方的短横为指示性符号,表示字义是位置在高处。金文改弧形为长横,或加一竖作饰化。小篆改竖为横。再比如“下”字:甲骨文构造与“上”相似而方向相反,本义是位置在低处。金文、小篆的字形也与“上”字相同。又比如“本”字:金文、小篆在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末”字:金文在木上用一横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
旁白 尹珍滔滔不绝,对答如流。一夜长谈,尹珍替许先生答疑解惑,让先生的思想和学问向更多的人传播。
师弟 师兄,经过你点拨,我终于明白先生学问的高深和思想之伟大。师兄真不愧为先生高徒,师弟学习之楷模。
尹珍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师兄的责任,不值一提。倒是师弟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之精神,让我敬佩啊。
师弟:师兄谬赞啦。
旁白:尹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行动,让他的老师许慎非常满意。他很想把这位高徒留在身边,继承他的事业。一天子夜时分,他突然想见尹珍。
许慎 门卫,你去把尹珍叫来,我有话要给他说。
门卫 老爷,你已经劳累了一整天了,该休息了。有什么事,明天给他说也不迟啊。
许慎(不高兴地) 叫你去你就去。
【咳嗽声
门卫 老爷,你这么大的年纪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夫人吩咐过,不准你深夜与人交谈,担心会影响你休息。
许慎 我叫他来自然有我的道理,你就不要阻拦了。
门卫 既然老爷执意要叫他来,小的去办就是了。
【离开的脚步声
旁白 门卫很快叫来了尹珍。许慎看见面容憔悴的尹珍很是心疼。
许慎 尹珍,听说你废寝忘食,日夜苦读,不注意休息。老师很担心你的健康啊。
尹珍 先生学问深似大海,我不得不抓紧学习,深怕赶不上先生的节奏,耽误了大好时光。
许慎 你废寝忘食,日夜苦读自当受到嘉奖。老师见你仍单身一人,甚是孤独。不如找一佳人陪伴,红袖添香,岂不快载?
尹珍 先生好意学生心领了。
许慎 我朋友有一小女,长得聪明伶俐、姣美如玉。却是高门大户,与你十分相配。你两结为伉俪,留在中原,必成为千古佳话。不知你意如何?
尹珍 先生,学生最近拜读楚国屈原左徒《橘颂》,颇有感触。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
许慎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尹珍 先生,学生献丑了。
许慎 你生于南国,眷恋故土,如屈原《橘颂》中忠贞不渝,秉德无私之橘树,可敬可佩。你刻苦学习,融会贯通,可谓学富五车,而又不贪恋名誉财富,保持苏醒的头脑。
尹珍 先生谬赞啊,学生实不敢当。学生刻苦学习,是想把先生的学问和思想带入西南学生故土,让先生思想发扬光大,恩泽后人。
许慎 你有这样宏图大志,老师定当支持。如有需要老师我帮助的,快快讲来,我定助你一臂之力。
尹珍 先生年岁已高,已进耄耋之年,望先生保重身体,不要让学生担心。
许慎:哈哈哈,你虽年少,胸怀大志,从不放纵,可师长兮——
尹珍 学生实不敢当!先生永远是学生的先生!
许慎 好啊,你把传承我华夏文明当成你的职责,可敬可佩。我不再劝阻你了。愿你心随所愿,平安到达故里。
尹珍:谢谢先生!
旁白:尹珍说服了老师,结束了在中原八年多的学习,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宏伟的抱负,离开繁华的都市,向着朝思暮想的故乡快马加鞭而去。
(报尾)

<span]《汉儒尹珍》根据东汉名儒尹珍故事创作,2017年7月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正安县委宣传部联合录制,于2017年9月6日至9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 纪录中国》栏目播出。
中国之声 记录中国 20170909 汉儒尹珍

h-t-t-p去掉-://42.123.103.68/cnvod.cnr.cn/audio2017/live/zgzs/201709/jlzg_20170907023426zgzs_h.m4a

第二集
(报头)
【马蹄声 渐压
旁白:尹珍经过在中原八年的刻苦学习五经文字,接受系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并深得《说文解字》真传,成为经师大儒。他带着急切的心情,快马加鞭,回到故里,首创"草堂三楹",设馆施教,传播中原文化,开南域文化之先河,成为贵州教育第一人。
(鸟鸣声)
司仪:上香--
(上香声)
司仪:奏乐--
(古琴悠扬,余音绕梁)
司仪:拜孔老夫子--
司仪:礼毕。恭请尹道真先生讲话。
尹珍:道真此番北上中原求学,归而教授生徒,只为弘扬我华夏辉煌之文化。牂牁郡乃大汉偏远之处,孤陋寡闻,急需华夏先进文化滋养。道真不才,愿将北学之经学,破南域之蛮荒。故建这"草堂三楹"",教授生徒,旨在传授儒家经典。道真思考甚久,觉得该讲堂,改为"务本堂"为好,诸位以为如何?
老乡绅:敢问道真先生,"务本堂"是为何意?
尹珍: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孝悌"二字,正是"务本堂"的本意也。
老乡绅:老朽明白先生之意了。
尹珍:孝悌忠信,乃我仁人志士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辈只有深刻领会其要领,才能有所建树。
老乡绅: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先生首创这讲堂,大家刚刚熟悉,马上改名,恐为不妥。
尹珍:老乡绅所言有几分道理,暂且不改名。诸位,请到别处看看。
众人:好好好。
董乡绅:道真先生这幅对联写得妙不可言。"学者必由是,逝者如斯乎",好好好!
尹珍:道真中原求学,深刻领会儒家要领在于孔夫子所著《大学》。"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是孔子留下的千古名著,其意义深刻而广远,是初学者进修德行的大门。古人作学问的先后次序,全靠本书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从这本书学起,那方向就对了,不会有错了。
众乡绅:先生见解高明!
尹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时间就如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人生世事变化如白驹过隙,必须抓紧学习,才不辜负大好时光啊!
众乡绅:先生所言极是!
董乡绅:道真先生中原学成归来,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和高深的学问,同时先生的书法也成为我等学习模仿之楷模。本人想起屈原《橘颂》诗句: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先生真不愧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一定要我儿子来,拜先生为老师,学习儒家经典,长大后有所成就。
尹珍:欢迎欢迎!
旁白:尹珍的思考再三,将讲堂改名"务本堂",传播文化,造福毋敛乡人,百姓深蒙教化,迎来了七里八乡的学生。不论贫富,尹珍一律欢迎。
【课堂 学生在朗读
尹珍:今天,"务本堂"开始授课。你们虽然身在蛮荒之地,远离中原,但是心不能自甘堕落,而需奋发自强。要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我将竭尽全力,把我所学的知识,传授你们。我希望你们能通过刻苦学习,使之成为有识之士,让这蛮荒之地,勃然崛起,成为文明之地。你们有信心吗?
学生:有信心!
尹珍:好!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就是说,一切文字,一切学问,都归于一。那么什么是文明的一呢?就是孔夫子的学问。所以我们就从孔夫子的《论语》学起。大家跟着我大声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尹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尹珍: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旁白;这朗朗的读书声,迎来了贵州的黎明,从此以后,一代代莘莘学子,薪火相传,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发愤图强。
(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羊叫声)
学生甲:先生,有人在偷看--
尹珍:你是谁家的小孩?
(快速离开的脚步声)
(开门声)
尹珍:小孩,你不要走!
(脚步声停下)
尹珍:小孩,你贵姓?
张小宝:我叫张小宝。
尹珍:你是哪里的人?
张小宝:我是毋敛人。
尹珍:毋敛人,那你是张大叔的儿子?
张小宝:是的。
尹珍:我刚才看见你在窗子外看了好久,你想读书吗?
张小宝:我想读书。
尹珍:想读书,那是好事啊!那你为何不--
张小宝:我家穷,没有钱读书。
尹珍:哦,我明白了。我会去找你父亲。你家住在哪里?
张小宝:就这那山坡上。
尹珍:好。
旁白:傍晚,尹珍来到了张小宝家,只见门上了锁。
(敲门声)
尹珍(喊):张小宝,家里有人吗?
老妇人:小宝家搬走了。
尹珍:搬走了,为何啊?
老妇人:还不是穷嘛。老天连连旱灾,他家欠了朱财主家四石谷子,还不起,全家都搬到山洞里安家去了。
旁白:听了老妇人的话,尹珍心急火燎地赶到山洞,问明情况
(山洞)
尹珍:有人在吗?。
张大叔(惊诧地):天啊,是尹先生。你,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请坐请坐。对不起,我这里连个凳子也没有。
尹珍:大叔,我有一事有求于你?
傅大叔:不敢当不敢当?尹先生有事尽管说,我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尹珍:今日,小宝在"务本堂"窗外聚精会神听我讲课--
张大叔(生气地)啥子?你敢偷听先生讲课?你太不守规矩了。我打死你,打死你!
(打人声 小宝痛苦的叫声)
尹珍:大叔,住手!小宝愿意学习,这是好事啊。你怎么可以责怪他呢?
张大叔:我是怪他不守规矩,偷师学艺。
尹珍:我看小宝天资聪慧,耳聪目明,是个学习的好材料,不要耽误了他的学习。
张大叔:尹先生,说来羞愧。我也想送小宝去"务本堂"学点东西,将来也能识文断字,成为有用的人。可是我家太穷,还欠了朱财主家四石谷子的债,我缴不起学费啊。
尹珍:我尹道真教书育人,不论贵贱,不管贫富。只要专心致志,刻苦用功之人,我都一视同仁,用心施教,让他们将来成为我大汉栋梁之才。
张大叔:只要先生不嫌弃我家小儿,我明天就叫他到"务本堂"拜先生为师。在这里,我替我儿先向先生下跪一拜。
尹珍:大叔不必如此,快快请起。至于你欠的债,我回去后想办法为你家还清。
张大叔:你们都来,给尹先生跪下,谢谢先生的大恩大德。
家人:谢谢先生的大恩大德--
尹珍:不用谢,不用谢。
旁白:尹珍把张小宝读书这事记在心上。凑巧,朱财主新修了一道财门,急着要书写一幅对联,找到了尹珍。尹珍爽快地答应了。他慢步走进朱家客厅,朱财主十分高兴。
朱财主:久闻先生善书善对,恭请先生为新建财门赐一墨宝,联中必须有"财门"二字。
尹珍:书法作对,并非一日所学。你请尹珍书写对联,须一字千金,你可知价?
朱财主:想不到啊,先生原来是个财迷!那么你到底要多少?给个爽快话!
尹珍:不多,就四石谷子。
朱财主:四石谷子可不少,可否减半?
尹珍:可以。你要求减半,那就减半。
朱财主:好,爽快!管家,把银子拿来。
管家:诺。
朱财主:尹先生,银子在这里,请吧。
旁白:尹珍胸有成竹,即席毫挥,很快,对联作成了。
尹珍:朱财主拿好了。
管家(念):门门门门口,一一一一口,这是什么意思?
尹珍:对联已经书写好了,这些银子我就笑纳了。
朱财主:先生,你所作对联,有门无财,怎么能收银子呢?
尹珍:你我有言在先,说话算话。你愿意再加一半银子,我愿再加一半功夫,不然我就走了。
朱财主:好好好,再加一半银子。
尹珍:那一言为定。拿对联来!
旁白:尹珍在已经写好的对联上,提笔将原写的"门"字和"一"字,添改成为新联。
尹珍:怎么样,该满意了吧?
管家(念):开门关门闯喜,有事无事生财。
朱财主:好好好!先生真不愧为才高八斗,令人敬佩!
尹珍: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朱财主:鄙人知道,先生学问大得很,这些银子你也看不上--。
尹珍:不不不,道真正缺银两,故而--
朱财主:哦,明白明白,先生也是人嘛,也爱银子。鄙人一言九鼎,这些银子全给先生。
尹珍:那,道真就不客气啦。
朱财主:不用客气,不用客气--
旁白:尹珍把银子全部送给张小宝家。全家人对尹珍感激不尽。尹珍不论贵贱,不管贫富,教书育人,用心施教的事迹传遍四方,人们都十分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务本堂"学习。"务本堂"声名鹊起,学生越来越多。一天尹珍正在上课,管家跑来报告。
管家(气喘吁吁地):先生,不得了啦!门口来了好几十人,说是要送他们的娃娃到"务本堂"上课。我怕影响先生上课,就没有让他们进来。他们就吵闹起来,非要见你不可。
尹珍:有这等事?走,看看去。
(离开的脚步声)
(敲门声,夹杂着众人的喧闹声:我们要见尹先生--我们要见尹先生--)
尹珍:你们快把门打开。
(开门声)
尹珍:诸位,请安静。你们有何诉求,请慢慢道来。
綦江乡绅:我是綦江来的。我听说先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想把我儿送到"务本堂"学习儒家经典,成为可用之才。可是你这里的管家说,你不收学生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独山乡绅:是啊,听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敬佩不已。我们是从独山来的--
绥阳乡绅:先生,我是从绥阳旺草而来--
川南乡绅:我从川南匆匆赶来--
尹珍:诸位乡绅,你们跋山涉水,远道而来,欲送你们的孩子学习儒家经典。本人承蒙诸位的抬爱,感激万分!我看你们来了二十几位--
管家:先生,有二十三位。
尹珍:你们一下子就来了二十三位家长,要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学习,本事好事。然而近段时间,断断续续来求学的学生,已经超百余人。我学成归故里,创办了这"务本堂",就三间房子,仅仅够三十来人读书学习,实在容不下多这么多的学生。
綦江乡绅:先生,我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而来,请求你收下我家娃娃,不枉费了我们这一路艰辛!
独山乡绅:先生,我们从独山走到这里也容易啊,这爬坡上坎的,我和娃娃吃了多少苦啊--
铜仁乡绅:你们都不要说了,谁到这里不是千辛万苦的?我们还是商量商量,看怎么样解决问题。
众人:这位先生说得对,商量商量--
尹珍:诸位,你们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无奈这里实在局促,容不下这样多的学生。
众人(焦急地)先生,求求你--
尹珍:诸位不用着急。我尹道真从今年开始,轮流到绥阳、印江、铜仁、独山、綦江、川南等地开设讲堂,让我中华辉煌之文化,儒家之经典传授四方。你们看,这样可好?
綦江乡绅:先生,你一定要来啊,我们盼望你早日到来,让娃娃们早日学到真传学问啊!
众乡绅:道真先生,不要忘了我们那里啊,一定要来啊!
尹珍:诸位请放心,我尹珍今生今世一定要克服千难万苦,到你们那里教授生徒,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众乡绅:谢谢先生!
(报尾)

<span]
《汉儒尹珍》根据东汉名儒尹珍故事创作,2017年7月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正安县委宣传部联合录制,于2017年9月7日至9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 纪录中国》栏目播出。

第三集

(报头)

旁白:尹珍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黔北、川南地区讲学,播撒中原文化的种子,传播儒家的经典。
(驴叫声 喘息声)
张小宝:先生,我走累了,我们歇歇吧?
尹珍:小宝,我们坚持一下,爬过这个山,就到目的地了。
张小宝:先生,你还是骑驴吧?
尹珍:不行不行,你看这驴驮着着这些竹简,已经够累了。我再骑上去,不是要了它的命了?
张小宝:这些竹简我可以背着走。
尹珍:那更不行。你小小年纪,当我的书童,跟着我日晒雨淋,爬山涉水,已经够辛苦的了。你再背着这些沉重的东西,非累垮不可。
张小宝:先生忘记了,我是山里的孩子,放过牛羊,不怕爬山涉水,不怕日晒雨淋。
尹珍:你呀,刚才还说累了,现在又说不累,真是个孩子。天快下雨了,我们走吧。
张小宝:诺。
(离开的脚步声)
(流水声)
张小宝(兴奋地)先生你看,好大一条河啊!
尹珍:这条河,应该是綦江。让我看看地图。(翻地图声)对,是綦江。
张小宝:綦江?真的吗?先生,我们到目的地了?
尹珍:到目的地了,到目的地了。
张小宝:我们终于到目的地了!先生,到了目的地,你一定要请我吃好吃的,要是有家乡的老腊肉就好了——
尹珍:放心吧,我一定请你吃个够。我们走吧。
张小宝:走。


(雷声)
(尹珍剧烈的咳嗽声)
张小宝:先生,你又咳嗽了。你一咳嗽,我就心慌,怕你出啥子事——
尹珍:你不用担忧,我只是偶感风寒,没有大问题。
张小宝:我们出门的时候,夫人千叮咛万嘱咐,你要注意身体,你就是不听。你要是累病了,我怎么向夫人交代啊,真是急死我了!
尹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小宝啊,我也想休息休息,不用这样辛苦。然而时不我待,我承诺了别人,要到他们那里开堂讲学,教授生徒,就必须做到。君子一言——
张小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尹珍(高兴地)哈哈哈,学得不错,有进步。
张小宝:谢谢先生夸奖。

(风雨声)
张小宝:先生,下雨了,快把雨伞打上。
尹珍:这雨太大了,我们到那山洞中躲躲雨。
张小宝:好的。

旁白:自从尹珍承诺要到綦江讲学后,一直为兑现承诺准备着。若干年后,他终于离开家乡,踏上了去巴蜀之路。綦江的文人乡绅听说他要来传业授道,早早地修建了讲堂,等候他的到来。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一天终于到来,大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綦江乡绅:多年前,鄙人带着我儿,到牂牁毋敛拜师,尹先生答应我一定到綦江讲学。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今天先生兑现了他的诺言,爬山涉水,不辞辛苦,来到我綦江。此乃我綦江之大幸!尹先生乃当今大儒,是许慎先生真传弟子,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我等子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聆听先生教诲!
众学生:诺。
綦江乡绅:现在恭请尹道真先生讲话。
尹珍:诸位,道真不辞辛苦,到此教授生徒,为的是弘扬我华夏辉煌之文化。道真曾经北上中原求学,收获颇丰。道真恩师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博大精深,集古人经学、训诂学之大成,是我等研究汉字的范本。吾辈要学好儒家文化之精髓,必须研习儒家经典《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五经”和恩师之学问。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深解其中之要义。从今天开始,本人愿将其所学之精髓教授生徒,意在共同弘扬我华夏文化,揚我大汉国威。
众学生:弘扬我华夏文化,揚我大汉国威!
尹珍:好!请诸位跟着我诵读《论语》经典: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众学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尹珍:礼之用,和为贵。
众学生:礼之用,和为贵——

旁白:在尹珍的努力下,又一个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讲堂开讲了。尹珍这位虔诚的教徒,不辞劳苦,一心传播儒教,声名远扬。

(鸟叫声)
张小宝:先生,先生,夫人又叫人给我们送来家乡的礼物了。
尹珍:老腊肉,好啊,夫人真是知书达理,贤惠能干啊,知道我尹珍就好这一口。夫人,尹珍谢谢你了!
张小宝:先生一提到夫人,总是笑容满面,高兴得很啊。
尹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齐家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能小觑。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要抓住每个关键。没有一个和睦同心的家庭,没有一个知书达理,贤惠能干的妻子,整天吵吵闹闹,就会分散人的精力,谈何治国平天下?
张小宝:先生教诲,学生永记心上。
尹珍:走,上课去。
张小宝:诺。

学生正在温习功课: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张小宝:先生到。
(学生起立声)
众学生:先生好!
尹珍:免礼,请坐。
(学生坐声)
尹珍:刚才我在屋外听了大家的朗读,甚好!现在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孔夫子在教授他的学生时,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学生甲:先生,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何意?
尹珍:这位同学问得好。老夫子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明白吗?
学生甲:明白啦。
学生乙:先生,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又是何意?
尹珍: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还有什么不懂的,你们尽管提。
学生丙: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什么意思?我不懂。
尹珍:夫子这句话是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孔夫子在《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关系,可见孔夫子把做人放到了极其重要之位置。我们学习,就是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领会孔夫子之精髓要义。大家明白了吗?
众学生:明白啦!
尹珍:我们继续上课——,今天我们讲《论语》第三篇——
张小宝:先生,先生,朝廷派人来了,你快去接旨吧!
尹珍:朝廷派人来了?什么事?
张小宝:我哪里知道啊?现在好多官员文人和乡绅都在大门口等着,说是有好事在等着你。
众人:恭喜尹先生,贺喜尹先生——
尹珍(诧异地)诸位,本人何喜之有啊?
乡绅甲:先生不知,我等联合你家乡官员、文人和乡绅,向朝廷举荐先生为尚书承郎。皇上已经认可,下旨先生为尚书承郎。
尹珍:可是道真学疏才浅、无德无能,怎堪胜任这等重任,辜负了众人的一片好意?
乡绅乙:先生过谦啦。先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篆书和隶书堪称一流,正是朝廷需要之人才。我大汉朝推行“茂才”和“孝廉”,先生乃许慎高徒,亦是名师大儒,不辞劳苦,开设讲堂,传授文明,为乡党舆论之推崇。
尹珍:先生谬赞啦。本人就一介书生,兴师办学,乃我职责,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马蹄声由远而近)
公公:尹珍听旨——
尹珍:诺。
公公: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牂牁郡人士尹珍,有启蒙教化之德行,守孝道之善状——
旁白:尹珍因精通五经文字,书法一流,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和重大影响,而被朝廷擢用,先任命为尚书承郎,后因他公正廉洁,勤勤恳恳,好评连连,步步高升,官至荆州郡刺史,成为朝廷重臣。

【古琴声声

张小宝:先生,家乡毋敛坝董乡绅来看望你了。
尹珍:毋敛董乡绅来了,快快有请!
【开门声 脚步声
董乡绅:尹先生别来无恙?
尹珍:好好好!董乡绅千里迢迢而来,让道真十分感动。
董乡绅:鄙人此次到荆州来看望大人,是特意感谢先生的。
尹珍:哦,董乡绅因何事要感谢尹珍?
董乡绅:先生当年在毋敛开的“务本堂”,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啊!
尹珍:此话怎讲?
董乡绅:多年前,先生在毋敛开的“务本堂”,教授儒家经典,让学生受益匪浅。如今你的很多学生学有所成,成为大汉栋梁之才。就连犬子也被朝廷选拨成为官员,到京城为朝廷做事去了。
尹珍:好事好事!孩子能为朝廷出力,说明他已经成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董乡绅:好是好,可是他一走,我就感到孤独了。
尹珍:好男儿要有鸿鹄之志,上报朝廷,下为桑梓!
董乡绅:他哪里能跟先生比?先生手握权柄,乃一方大员,朝廷重臣。先生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成绩斐然,让人钦佩啊!
尹珍:此乃尹珍应尽之责,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董乡绅:先生真是太谦虚啦。不管怎么说,鄙人还是要谢谢先生对犬子的教化和栽培。来人,把礼品送上来。
仆人:诺。
(放东西声)
董乡绅:尹先生,这是鄙人送的一点腊肉和特产,还有点银两,请先生笑纳。
尹珍:使不得,使不得。尹珍这里时常有夫人从家乡送来的腊肉等,尹珍已经够用了。
董乡绅: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先生培养了犬子,对我董家可谓恩重如山,理当答谢。今先生不收,我于心不安,无法释怀。
尹珍:既然如此,腊肉我收下,银两请收回,如何?
董乡绅(感叹地):先生真清官也!
尹珍:过奖过奖。道真离开家乡到此处做官,已经多载了,对家乡甚为思念。怎么样,说说家乡情况吧。
董乡绅:自从先生开设“务本堂”,开南域文化之先河。在先生教化之下,孩童学习蔚然成风,人才辈出。乡亲们,都盼着先生重归故里,继续教化乡人。
尹珍(兴奋地):妙哉,道真正有此意!
董乡绅(惊诧地):难道先生要放弃高官不当了,回乡教书育人?鄙人木讷,不解先生用意。
尹珍:道真出来做官已经若干年了,可谓功成名就。然而家乡的一草一木,历历在目,甚为想念。子曰:逝者如斯夫。道真曾经允诺要到独山、铜仁等地开设学堂,教授生徒。这一晃几十年了,学堂还没有开起来,我心焦虑,甚为不安啊!
董乡绅:可是先生年岁已高,还要顶风冒雨,爬山涉水到边远之地办学,我很担心那!
尹珍:道真虽年已古稀,但壮心不已。我意已决,辞官还乡,重操旧业,教书育人。
董乡绅:先生高风亮节,令人仰慕!

旁白:尹珍放弃丰厚的待遇,令人羡慕的权利,毅然决然,辞官还乡,教书育人。
(驴叫声)
张小宝:走,快走!
(驴叫继续)
张小宝:你这畜生,眼看就要到家了,你耍赖不走了。
(鞭子打声 驴高叫声)
尹珍:小宝,不许打它。
张小宝:它是畜生,不听话,就该打。
尹珍:它是畜生,可是它通人性。不是累得不行了,它不会赖着不走的。
张小宝:先生仁慈,可是它不走怎么办?
尹珍:好办。把它驮着的竹简和行李卸下一半,它就肯走了。
张小宝:哎,先生官至刺史,一方大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先生这么大的官,可还在用毛驴,我都看不下去了。
尹珍:小宝啊小宝,你跟了我多年,还不了解我的为人。道真出仕当官,是为报效朝廷。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张小宝:人家一年朝廷官,十万白花银。你可好,一匹马都舍不得买。
尹珍:我是有些钱财,那是我准备到独山等地开设学堂用的,不能乱花。你要是累了,我来背行李吧。
张小宝:先生,那怎么使得?
尹珍:那我们一人一半,总可以了吧?
张小宝:行。
(喘息声)
尹珍:小宝,拉我一把。
张小宝:先生,一、二、三。用力!
尹珍:终于回来了!
远处众人高喊:尹先生——尹先生——
尹珍(感慨地)乡亲们来接我了,他们没有忘记我。
张小宝:先生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做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先生乃堂堂君子也。
尹珍:想不到小宝也会阿谀奉承了。
张小宝:我不是阿谀奉承,我说的都是实话。
尹珍:不敢当,不敢当,小宝谬赞也,哈哈哈——

(音乐起)

旁白:尹珍自己背负沉重的行李,爬上陡峭的山坡。信手将在山下折的小柏树插在山顶上。这棵树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被后人称为“文人宝盖”,像尊巨神巍然屹立在故乡山巅。
尹珍功成名就,返回故里,继续办学,公元162年病世,葬于今贵州正安县新州镇“务本堂”,终年84岁。一千多年来,尹珍全面秉承了许慎的学术主张,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识字与理解文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识字教育过程中接受到更多的常识,真正领悟经史的精要本意。尹珍坚持的这种学术思想和授教经验,恩泽后人,硕果累累。明代以后,尹珍与孔子被同时立祠供奉。贵州在明清两朝,厚积薄发,人才辈出,出现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之盛况,令世人啧啧称赞,传为佳话。
(报尾)
                ——全剧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