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务员中秋不领月饼领“防贪指引”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香港公务员中秋不领月饼领“防贪指引”
2011年09月14日 10:02:27  来源: 南方网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摘要:在内地,公职机关逢年过节给员工发放福利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相比之下,香港政府对待公务员则显得冷酷多了。中秋佳节之际,他们从单位领回的不是月饼,而是一纸冰冷的“防贪指引”(见昨日《南方都市报》)。
  在内地,公职机关逢年过节给员工发放福利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相比之下,香港政府对待公务员则显得冷酷多了。中秋佳节之际,他们从单位领回的不是月饼,而是一纸冰冷的“防贪指引”(见昨日《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w-w-w。去掉-更换。nddaily。C0m 替换。和0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不仅公务员,其他公职人员的“待遇”也差不多。例如公立学校的教师就不能向学生及其家长收受20港元以上的礼物,否则就可能被请到廉政公署喝咖啡。香港有议员逢年过节的时候给选区里的居民派发一些低价的日常用品,也备受争议,认为可能是贿选行为。
  对于与公职人员有关的礼品往来,香港的规管可谓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但是香港社会的人情礼仪似乎没有因此而减损半分。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大部分在香港都完整地保存着。并且,不论官场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港人大多能做到彬彬有礼。(南方都市报w-w-w。去掉-更换。nddaily。C0m 替换。和0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笔者看来,这种“有礼”的社会环境,恰恰就是以公职人员的“无礼”作为前提。公职人员是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对公职人员的严格规管,实际上就是对私人领域的严格保护。因为只有防止公权力不当延伸到私人的生活空间中,防止其傲慢、不公、强制等等骚扰私人领域,私人领域才能维护其平和性格。内地不少私人领域中的纷争,其背后都隐约闪现着公权力的影子,将权力的戾气注入了私人交往中,进而使权力话语取代了民间本应温润的气氛。
  那么,公职人员为什么不能同等享受常人的礼尚往来之乐呢?道理很简单,政府雇佣了公职人员来对公民履行职责,因此即便公职人员认真工作,为公民带来便利实惠,其功劳也不应归属于个人,而应归属于政府。
  公职人员就不应该讲任何人情了吗?当然不是,公职人员的人情应该以制度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通过恰当制定的制度,事先规定公职人员应得的酬劳和福利,或者规定可收礼的额度,并且严格履行,而不是任意发挥。公职人员还可能享受到非物质化的人情。例如公职教师和法官,他们只要做到认真履行职责,一般都会获得很高的社会评价,是荣誉感很强的职业。□叶竹盛 (南方都市报w-w-w。去掉-更换。nddaily。C0m 替换。和0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