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画鸣:悟书独出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大气、书卷气、灵气是书者一生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好的作品,应该给世人及后人以阅读、品评,留下高品味的感觉和良好传世的空间。

此身中最大的乐趣是书法,习书30余载,其中有苦有乐,最有感觉的是,雨分稀少,小路崎岖诸多。在习书生涯中,曾经历了坎坷弄墨过程。挥毫之余,将零散的思想梳理,形成文字,那怕就片言只字,但是一种思想,如有可能,我将一直写下去。

有学者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我的理解至少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产物,儒家思想滋养书法,书法诠释了儒家思想。

孙过庭说:至如初字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意思是说:书即人,人即书,规律是相通的。知人便知书,悟书便悟人。

不激不厉,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这就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

好的作品不要火气太大,要平淡,要自然。书法史上有很多佳作,便是在轻松的、无戒备的、无敬畏的、自然天成的在闲适之中、闲暇之余产生的。

书法创作是作者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作者性情、意象和气质奔放的外露,理想的创作,要有过硬的传统和笔墨造型功力,要有丰富的艺术力量,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要有较高的素才素养,要达到这个要求,须集天资加勤奋于一身。书者在灵感到来之时,必然心意是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是高度自由的,运笔顺其自然,不勉强而为之,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产生的作品,是有创造力的、原始的、生动的、自然的。因此不论创作什么样的作品,都必须丢掉思想中的一切负担,忘记固有的、约定而成俗的模式,甩掉影响作品表现的一切,让它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感悟充实是创作内涵的根本,书法是一门写意的高雅艺术,它不是间纯的摆弄笔墨技巧,而是书家倾诉笔墨的过程,又是内心情感奔放流露的过程,欲求技巧上的完美,只有根植于传统,关注古今名作,启悟自身灵感,决非急功近利,一夜天成。一切都不必太刻意,太功利,而应随缘。

习书上手易,写好难,形成风格更难,一旦性情所至,即“穷变化为笔端,寄亳情于纸墨”,意随心到。创出自身想要的风格,这是书家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创作作品时,必须要对风格和意境进行思考,酝酿,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创作决非闭门造车,既要法中悟道又要推陈出新,还要借鉴近代名人名作。

理念重在风格,风格必具特色,风格不是一陈不变的,而是凭生活的启迪和联想,渗透人的思维,将平时锤炼的纵横点线相互补融。只有重视线条质量、点画韵味和完成作品升华是蕴涵着书者艰辛的过程。

“变化”、“创作”是艺术构思的主导核心,只有“变”才能“化”,艺术才会有生命力。要变: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体察万象。要变:就要在用笔上掌握一个“活”字。要变:就要在篇章中实现一个“动”字。一句话,要变:就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变出自己的样儿来。

创作中,在构想上还要注意三点。一是节奏变化的统一,整幅作品线条的粗细和繁简;二是布白反差是否和谐;三是局部动荡和整体视觉的紧缩与放松。书法创作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难题,要深刻的认识它,正确的掌握它,真的需要时间、悟性和毅力。笔者之浅识,致力抛砖,实想引玉。
以文会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本帖最后由 虚空有尽我本无 于 2011-10-27 21:28 编辑

我记得北门六角楼好象有个同名字的书画室,不知现在还开没有开?
发表于 2011-10-27 21:25:3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