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正安墨脱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fengqiwei 于 2012-2-25 01:00 编辑

  这篇走访记,我一直在想,发还是不发?最后还是决定发出来。文字有点多,希望你能看完。                                                                                   
                                                                               走近正安墨脱

          前记:墨脱这个地方,其实我也不了解,只知道那里是中国最后一个没有通公路的西藏地区的县城。
          正月初五,早晨从碧丰乡赶回县城已是10点多了。初七就要上班,手里还有几名“田字格助学”的学生申请表需要入户走访,计划是当天乘1点钟的客车再赶到市坪。哪知春运期间车票紧张,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去还是不去?我想到了一位朋友给我描述的其中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平时下乡也见过不少贫困户,但从来没看到过如此贫困的;想到了学生申请表上填的一句话:“至今,我家还住在透风漏雨的茅草屋里,没有电,使用油灯照明”。没有公路,没有电,在今天的正安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岂不成了正安的墨脱?后天上班后就没时间了,不久后就要开学,我最终决定骑摩托车去。
          从正安到市坪,一路全是油路,同时也算是轻车熟路,2小时后,一人一车就到了。事先约好了一名资助中的姓龙的同学前来带路。他从家里与我同时出发步行到市坪街上,我到了,电话联系他说还有几分钟才能到,足见其居住地的偏僻程度。
       两人共乘一辆摩托车前往目的地。市坪乡相对正安其它乡镇来讲海拔较高,群山尚未退去银装。因地势平缓,分走乡村公路后,路况还算过得去,但积雪融化让路面显得非常湿滑,我们小心翼翼一路摩行。由于今年秋天推迟来临,冬天遭遇“加长版”也就成了必然,虽然连日来的雨雪天气暂时停下来了,但仍然特别寒冷。
         沿途走访了两位学生。过年了,家家都找来书本纸将室内的木板壁张贴一新,灶头上方都挂着腊肉。孩子们穿着新衣裳,在节日的浓厚氛围中尽享欢乐。
         前方路况变差,为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把摩托车寄放在老乡家,步行前往走访第三位同学。走路虽然比骑摩托车累,但在寒冷的天气里,却比乘摩托车暖和得多。又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了一个小村庄。带路的龙同学联系好被走访的田同学在此等候我们,还有很长一段山路要走,他也找不到路。龙同学指着不远处的一间木房告诉我,那就是他俩的启蒙学校,如今已停办了。
        三人会面时,天已快黑了。田同学领着我们看了政府救济给他们家一年的新房,说因为搬过来只有房子,没有土地,猪圈等,无法生活,只好在原地继续生活。简短寒喧后,在老乡家借了一支手电,加上我事先备好的头灯,三人上路继续前行。
       小路肯定没大路好走,在电筒光的照耀下,两位同学不断的提醒我小心些。下了一段陡坡后,便是一座简易木桥。田同学告诉我,要是在白天,尤其是在春夏季节,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过了木桥,田同学让我们休息一会,说接下来要上很长的坡。果不其然,灌木丛中的荆棘陡坡路让人根本直不起腰来。好在我平时爱好骑自行车和徒步运动,这些山路基本形不成阻力。走到半山腰,田同学的父亲接我们来了。电筒光下,我看到了又一名在大山里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父亲。沟壑纵横的老脸和微驼的脊背无声地讲述着在深山里生存的艰辛。
        一人的队伍增加到两人,再增加到三人,最后增加到四人,我们继续前行。约摸过了30分钟,田同学说到了。我却没有看到电灯光,也没有看到房屋,甚至没有听到狗叫。正疑惑间,田同学用手电晃了一下前方的茅屋,说那就是他的家。
       这叫家吗?我震惊了!在一片避风的石窝子里孤零零地倦立着-间60平方米左右的茅草屋。
田父领着我们进了屋。一个疯女人倦在灶角里烤柴火,两眼无神,也不理会我们的到来,自顾往火里添柴,身上胡乱穿了些衣服。田父很不好意思说那是他的老婆,落下此病20多年了,不时会到处乱跑,他不得不丢下农活把她找回来。再往里走,昏暗的油灯下,一名青年学生正在看书。田同学告诉我们,这是他的弟弟。我和他交流了一下,得知他学习非常刻苦。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窄小的床、透风的墙、微弱的光、说不出的凄凉状。砌墙的砖是田父自己加工的土坯砖,阳光可以直接通过茅屋屋顶射进来,就不用专门做窗户了。右墙紧挨天然石壁,倒是节省了一面的砖墙。在这种环境下,田同学兄弟俩居然能安心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我们的到来,田父破例点亮了另一盏油灯。为全面了解他们一家的情况,我让田父带着我们四下查看。掀开碗架的门,我不得不第二次震惊了。过大年了,再穷的人家也会备好各种年华,准备些好吃的。可他家的碗架里,我们看到的是少许面条、半包白糖、一小盆辣椒籴(用玉米面和辣椒面加入少量水和足够的食盐、混合后放入陶罐制作的一种食品)、一小盆吃剩的白菜。这可是农历正月初五(中国传统春节),我估计随便拉开哪家的碗架,都不会是这番境地。
       灶火上方,是几小块少得可怜的腊肉。田父说,为给两个孩子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留下这几块过年,其它的全卖掉了。仔细看时,其中一块肉还被山鼠啃了个小洞。田父笑着说:本来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的,前几天不知跑哪里去了,两个不争气的畜牲也嫌家穷。我却听得鼻子酸酸的。问他们食用油如何解决时,田父掀开了一个小塑料桶的盖子,指着里面半桶猪油说,这是6块一斤在市场上买来的便宜油。试想,目前猪肉大概是13元一斤,而这猪油才6块,商家吃饱了撑的做蚀本生意?摆明这猪油大有问题。没法,为了两兄弟读书,他们选择了吃这种便宜油。据后来有人讲,其它还有很多农户在自家猪油吃完后,也会买这种油吃,有的建筑工地上也用它来维持建筑工人的生活。唉……
       田母就住在灶台后面的一个小房间里,几块木板上放着一堆破旧衣服,大小便全在里面拉,狼藉一片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
      茅屋旁边,倚土坯砖墙搭几根木棒,垫上一堆稻草,再放上两床民政救济的棉被,构成了田父睡觉的地方。在此高寒的山区,居然长期在这种地方睡觉,我不由得第三次震惊了。
      从侧面看,茅屋更加支离破碎。一只硕大的山鼠在墙头探头探脑地瞅着我们,一点没有惧怕的意思。
我用相机记录下一切后,田父挽留我们好歹吃点东西再走。我们婉言拒绝后,田父送了我们一程,又托田同学把我们送到接到我们的村庄里,他寄宿在这里的亲戚家,我们连夜赶到龙同学家。第二天龙同学搭乘我的摩托车回县城开始补课,两人沿谢坝、中观、绕道班竹走访了三位学生,下午返回县城,圆满完成“走进正安墨脱”走访。
      
后记: 象这种家庭,政府每年都在从钱、粮上进行帮助,但因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走出困境。并且在一小时徒步路程外的村庄里给弄了半新的房屋,但他们搬不出来,因为搬出来后将成无土地的“裸人”而无法生存。

      除我在帮助申请“田字格助学”机构的助学金外,他们更需要粮食、煤油、蜡烛等,如果你愿意尽点心意,欢迎进一步联系,我们将义务送达物资过去。

缘分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是久久长久的思念!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本帖最后由 fengqiwei 于 2012-2-29 11:18 编辑

       三天前,广东华侨联谊基金会资助两学生生活费1000元。
缘分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是久久长久的思念!
发表于 2012-2-25 00:48:4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22.jpg
途经山谷里的一座简易木桥
33.jpg
将就石壁搭建的茅屋内墙
44.jpg
6元一斤的劣质猪油
55.jpg
年迈的曾抗美援朝的父亲和精神失常的妈妈
66.jpg
2012年正月初五,他们家的碗架里的全部物品
77.jpg
久违的煤油灯
99.jpg
田母睡觉的地方
1010.jpg
田父睡觉的地方
1111.jpg
茅屋侧面
1212.jpg
茅屋后面
1313.jpg
电筒光下的茅屋
1414.jpg
他们凭这个知道时间
88.jpg
为给兄弟俩筹集学费,年猪全卖了,剩下这么几小块,还有山鼠帮忙吃,如箭头所示。
1616.jpg
政府救济的半新房屋,因无土地,无法搬出来
缘分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是久久长久的思念!
发表于 2012-2-25 00:57:3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515.jpg
油灯下苦读的兄弟俩
发表于 2012-2-25 01:01:2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这样的文章和图片发出来,不知道是村里工作做不到位,还是一些决策者失策呢!口号和方案都是非常美好和完善的,可居然还有这样的家庭,我震撼了!

  前天,我在拘留所见到华耳山民族小学的代课老师马老师,因帮违法的族亲殴打了派出所人员被拘留。现在华耳山民族小学要开学了,当地派出所提前将他保出去。刚好我经过,于是简单聊了几句,知道华耳山民族小学一直没有正式老师,每次分去了一个,只呆了一个周就走了。一直就只有他和另一个当地人共两个代课老师。而且我问及这次的“营养午餐”和代课老师清退(或换到食堂后勤)等问题,他一概不知。看来华耳山的确在很多政策方面,我们的相关部门都没有做到位啊!
发表于 2012-2-25 11:05:2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象这种家庭,政府每年都在从钱、粮上进行帮助,但因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走出困境。并且在一小时徒步路程外的村庄里给弄了半新的房屋,但他们搬不出来,因为搬出来后将成无土地的“裸人”而无法生存。

当地政府已作了努力,并为之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总不可能把他们送福利院吧,那两个读书的咋办,再说还有一个精神病患者。通电吧,那么远,又只有他一家呢。已经他们修好的房屋,但短时间内搬不出来哟。

民间公益拾遗补缺!
缘分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是久久长久的思念!
发表于 2012-2-25 20:21:5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太不可思议了,还有这样的生活,超出了想象,在憋着劲把gdp尿高的同时,也该解决下与飙涨的gdp无关的老百姓的疾苦。
发表于 2012-2-25 16:34:2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上海“田字格助学”解决助学金1000元。
发表于 2012-3-20 17:23:15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什么时候再组织手牵手基层教育活动呀,我想参加。
发表于 2012-3-20 18:43:51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回复 @民生 发表于 2012-3-20 18:43
什么时候再组织手牵手基层教育活动呀,我想参加。

谢谢关注!本活动随时开展,目前经费和物资有点吃紧,凑齐一批后再组织。
发表于 2012-3-20 22:12:32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上周六,我们一行四人第二次走进正安墨脱,为老田一家送了些煤油、大米、面条和几百元生活费。(资金来源就是前面提到的广东侨联商会资助的1000元,我擅着主张买了这些物品,因为,这个家庭,可能需要物品大于需要金钱)
101.jpg
沿途拍到的几张风景
33.jpg
22.jpg
44.jpg
“皓海”大哥提供了车辆,车到市坪乡大秧田,我们只能走路了
11.jpg

   提着煤油,扛着大米,背着面条,龙老师则背着我们备的干粮。虽然都不太重,这可是长途跋涉哟。
55.jpg

      路上找了一个背兜,省点力气。电话联系老田半路接一下站,他一见我就说:老冯,没想到你还真的又来了。一声老冯,弄得我怪不好意思,以他的年纪,应该叫小冯呢。
66.jpg

    走了一段,老田嫌背兜背着有点把煤油荡出来,其实就是一小点点,他干脆直接提了,这样不会“杀”了。(正安方言,你懂的。)
77.jpg

   接下来这两张照片,我就不解释了,上次拍过,但那是晚上,现在能看清楚老田家住的茅房的危险性了吧。
88.jpg
99.jpg
尽管是劣质猪油,也已所剩不多了
10.jpg

    轻装返程也不件容易事。
    从老田家出来后,尽管大家都很累了,但还是坚持着走访了市坪乡、谢坝乡、流渡镇的几名特困高中生,晚上12:30才回到家里。争取尽快为他们申请到上海“田字格助学”基金的资助。
缘分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是久久长久的思念!
发表于 2012-3-20 22:46:46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苦并快乐着!
发表于 2012-3-21 07:38:07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生活法则就是这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发表于 2012-7-10 15:54:37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如何联系你们?下次你们去的时候联系我,我也尽我的微薄之力,希望孩子好好的读书将来回报社会!
发表于 2013-1-3 23:47:41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向你们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致敬
发表于 2013-1-31 20:26:27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