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楼山上艰苦求学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至今为止,我已经来天楼村任教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这里发现了许多以往没有见过的东西。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天楼村一处低洼的地方,这里三面环山,学校被环抱着像是坐在一个人的怀里。这是一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村子,在天楼山的半腰上。由于地势较高,刚刚立冬的季节,这里已经很冷了。在加上这几日总是阴雨绵绵,村子整天都被雾霾掩盖着。道路很湿滑。这段阴雨的时间里,除了几十个住校的和家住在学校周边的学生外,其余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迟到,这就导致了本来就不到两百个学生的学校一下子就空出了许多空空的座位来。
学校是开早读的,为了尽量避免学生迟到,学校已经把上课时间调到了八点半,但效果始终不是那么理想。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几乎每天都要辅导学生早读。在辅导的同时我也常常站在教室门口看看一个个从学校大门匆匆地跑进来学生,但是在这些迟到的学生中有两个身影是我最熟悉的,也是最显眼的。他们是二年级的学生姜敏和姜云飞两姐弟。其实去年我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他们了。那时候姜敏和姜云飞还在念一年级,个子很矮小,只是弟弟姜云飞反而略高一些。两姐弟每天都会在早晨八点四十五左右出现在学校门口,姐姐爱穿一条红色的裤子,几乎总是走在前面,弟弟则经常穿着一件毛线马甲紧跟在身后,那马甲颜色一截一截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很多种不同颜色的毛线拼凑而成。
其实在一年前,姜云飞和姜敏姐弟两在上学的路上并不是孤单的,那时候还有邻居的梅先会、彭亚飞和梅桥一起走读。后来经过校方努力和王校长的劝说,梅先会和彭亚飞姐弟两选择了住校,但是梅桥同学由于年纪小,家长始终不放心其单独住校而辍学了。校长只有姜云飞和姜敏姐弟两依然坚强地走在上学路上。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我心里,姜云飞和姜敏就是两只早起的鸟儿,他们坚强、可爱。
去年的一个早晨,我站在学校门口等着两姐弟的出现。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校门口的马路已经非常泥泞了,但不到八点五十,姐弟两就如我预期所想象的那样出现在了我的视线里。姐姐戴着一个斗笠,背着小书包匆匆地走在雨里,很像一个正在移动的硕大的蘑菇。弟弟扛着一把破久的伞,撑杆上已经锈迹斑斑,铁锈在他窄小的肩膀上留下了一道红色的印记。看见我站在校门口,两人礼貌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就向教师跑去了。在跑的过程中两人都反过小手按着背上的书包,仿佛里面装着什么宝贵的东西似的,都努力地不让书包蹦起来。
中午放学,我路过一年级教室门口的时候,看见姜云飞和姜敏姐弟两正爬在课桌上吃饭。饭盒是铝制的,我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很多住校的同学用这种饭盒去食堂打饭吃。今天看见姐弟两拿出这样的饭盒在吃饭时,我忽然又想起了十多年前我上初中时的情景:下课铃终于响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拿起饭盒朝食堂狂奔去,盒里的勺子随着跑步的节奏把铝制的饭盒敲得叮叮当当地响。可是现在才刚刚下课,这姐弟两是在哪里打的饭呢?我很纳闷,于是走进了教室。姐弟两看见我走了进来,赶忙放下手里的勺子,把饭盒盖起来。我走近他们,俯下身子问:“你们刚才是在吃饭吗?”姐弟两同时点了点头。“那你们的饭是哪里来的?从家里带来的吗?”我又接着问。姐弟两又点了点头。“为什么不回家去吃啊?”姐姐说:“家里很远。”我又接着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在学校食堂吃饭呢?”“没钱,爸爸不让我们在学校吃。”“那你家里学校要走多久呢?”我问。“不知道,天还没亮我们就要从家里走了”回答问题的依然是姐姐。我打开饭盒的盖子,里面除了有几片洋芋之外就全剩下大半盒米饭了,饭菜都已经很凉,像凉水一样摸上去冷冰冰的。从那天开始,我才终于知道了姐弟两为何天天迟到的原因。
那天晚上,我向学校的老教师刘兴学老师打听了姜云飞和姜敏的情况。刘老师是一名“民转公”的老教师,在天楼学校任教已有十三年之久,对学校学生和周边环境民情都非常了解。刘老师说姜云飞和姜敏是一对亲姐弟,家住姜家沟,离学校很远,地势非常偏僻,爷爷、奶奶、爸爸都是农民。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姜家沟本身就是一个不适合务农的地方。虽然一家人都很勤恳,但收入始终那样微薄,自从有了姜云飞和姜敏姐弟两后,家境终于还是入不敷出了,最后妈妈无奈地选择了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家,姐弟两一直跟着爸爸生活。
了解到姐弟两的情况之后我心里首先闪出来的词汇是“可怜”,然后是“艰苦”,后来我又想到了“努力”和“坚持不懈”。当然,那份感动是始终缺少不了的。所以我决定抽时间去姜家沟家访一番,以便更多地了解些学生情况。
发表于 2012-8-8 14:21:52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三。我与王校长同宋老师、胡老师一行决定去姜家沟家访一次。此次家访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梅先会、姜云飞、姜敏和梅桥等几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吃过午饭,我们骑着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村公路蜿蜒而上,经过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到了公路的尽头,听梅先会同学说前面没有了公路,摩托车只能停在这里。于是我们纷纷下车沿着小路不行而去。路很窄,刚好可以容一人顺利通过,若遇前面有人走来必须伸出手依着山壁才能让道通过。路的上面是土坎,下面也是土坎,而且坡度极陡,我几乎没有走过这样险峻的山路脚踏在地上很是没有安全感。但是梅先会同学一直走在老师的前面,而且走得很顺利,这不由得让我发自内心的赞叹着山里的孩子生活技能来。说实话,路上风景很美。头上的山顶竖立着许多奇石峻崖,脚下的破土光溜溜的很像放干了水的梯田,一级一级直接延伸到山脚,仿佛一步一步就能直接踏着梯步跨下去。渐渐地,视线也变得狭窄了,我们只能看见对面黄黄的山坡。姜家沟的确只是一条沟,两旁都是高高的山峰,中间一条狭缝仿佛是从山顶直接塌陷下来的,与两旁的山坡构成一个很直观的倒三角,只是在这山脚当中没有流水,再加上两边坡度陡峭,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会觉得这不是一个适合农业的地方。
这条沟一直延伸到两座大山的深处。我们顺着山沟走了进去,在对面的山坡上,一片竹林渐渐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竹林深处露出几个黑黑的瓦房屋顶,梅先会指着那片竹林说“那就是我家,快到了。”跨过那条沟,爬上一条近乎笔直的小路,我们终于来到了一间屋檐下。我看看表,我们已经走了近两个小时了。
发表于 2012-8-8 14:22:57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回复 @黎刚 发表于 2012-8-8 14:22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三。我与王校长同宋老师、胡老师一行决定去姜家沟家访一次。此次家访的目的主 ...

难行的山路,老师们在后面气喘吁吁地的走着
DSC00957_副本.jpg
1.jpg
发表于 2012-8-8 14:32:24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梅先会指着那片竹林说“那就是我家,快到了。”
2.jpg
发表于 2012-8-8 14:34:04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梅先会是天楼完小四年级的学生,家住姜家沟,此次我们去姜家沟家访便是由她带路。在路上,我和梅先会同学聊着天,她行走得很快,我在她身后累得气喘吁吁,走在后面的两位女老师更是被落下很远了,我们不得不常常停下脚步来等候她们。我问梅先会,每次走路都这么快吗?她说是的,上学的时候走慢了会迟到,放学的时候走慢了天就黑了。
在我眼里梅先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告诉我,爸爸走得早,妈妈带着弟弟也出走了,她只有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已年逾古稀,家里的重活根本干不了,梅先会每天回家多多少少都得帮爷爷奶奶干些家务。我问梅先会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她说还有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但他们都在外地打工,后来在外地成了家就一直未回来过。
走着走着,我发现梅先会不住地用袖子抹着眼泪,我知道她一定是哭了。梅先会说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心疼她的人,他的去世让她很伤心,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带着她出门去帮别人家做活,但是现在爸爸去世了,妈妈和弟弟也离开了,她很孤独。其实这时候我很想打听梅先会的父亲是怎么去世的,我想搜索一些答案来满足我的好奇心,但话刚要到嘴边的时候又被我咽了回去,我不想再去打开这个孩子悲痛的心结。

走着走着,我发现梅先会不住地用袖子抹着眼泪,我知道她一定是哭了。

走着走着,我发现梅先会不住地用袖子抹着眼泪,我知道她一定是哭了。
发表于 2012-8-8 14:36:4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关于姜家沟我已经在前面用了不少的文字去描述,总之那是一个地势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梅先会的家就在那里。在我们几位老师都走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在眼前的山坡上出现了几户人家,这情景来得很突然,仿佛是一下子就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房子都很旧了。我们站在山脚抬头仰望,那动作很吃力,我相信如果我带着帽子的话一定要用手去按住,不然会掉下来的。梅先会在前面带路,道路湿滑,我们几位老师在她身后几乎是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那样子极为狼狈。
4.jpg
发表于 2012-8-8 14:38:52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说实话,当我们看见一道屋檐的时候那疲惫的感觉才轻松了许多,如释重负。虽然那屋檐很破旧,没有雕栏刻柱,但让人心旷神怡。一排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的,已经旧得不能再旧了。墙壁呈亚黑色,好像是被烟雾熏的,看上去很古老。梅先会告诉我左边是姜云飞家,右边才是奶奶家。我顺着她介绍的放心看去,房门紧闭着,上面挂着一把锁。梅先会说爷爷奶奶可能干活去了,暂时进不去门。
8.jpg
5.jpg
7.jpg
发表于 2012-8-8 14:42:1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等看见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背着猪草走进屋檐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姜云飞家足足交谈了一个小时了。我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一定是梅先会的爷爷。梅先会赶紧过去接过背篓,老人的动作很缓慢,把背篓递给孙女后又接着从裤兜里掏出一串钥匙去开门,钥匙用一条细绳套着系在了裤腰带上,那动作不紧不慢,有条有序。
10.jpg
9.jpg
发表于 2012-8-8 14:44:3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不一会,梅先会的奶奶也从地里赶了回来,同样是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同样动作缓慢有序。很快,屋子里就升起了炊烟,可能是因为有来客的缘故,一家人都在灶旁忙着做饭,看上去很幸福的样子。
趁着做饭的时候,老师们便和两位老人说起话来,他们很和蔼,首先是询问了梅先会在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又非常客气地感谢了老师们对孙女的操心。奶奶说,梅先会每天放学回家就忙着帮他们干家务,直到晚上才照着灯做功课。孙女很懂事,没让两位老人多操心,但冬天来了,天气很短,再加上山上雾大,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有大人接送才放心。现在两位老人的年纪大了,身子越来越不方便,接送他们基本上都是姜云飞爷爷去。梅先会每天在学校吃的中午饭也是她自己起床后做,着让两位老人省了不少心。
聊着聊着,屋子里已经烟雾弥漫了,几位老师差不多被熏得掉下眼泪来,这才赶紧跨出门槛,站在屋檐底下看着两位老人的身影在屋子里若隐若现地忙碌。小屋的旁边是堂屋,我从大门进去,屋里很杂乱地堆放着一些农用工具和刚刚割回来的猪草。堂屋的后墙已经塌了一大半,残存部分看上去也摇摇欲坠,和姜家一样,这也是屋后滑坡造成的。我和王校长选择性地拍了些照片让后退了出来。这时梅先会不知从屋里的哪个角落拿来一些黑桃分给老师们吃,我们也代表性地拣了些握在手里。
11.jpg
12.jpg
13.jpg
发表于 2012-8-8 14:48:56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很快,两位老人就用碗盛着东西递到老师的手里了,我们是推辞不过的,接过碗,里面全是鸡蛋,我一眼望去,足有七八个之多。梅先会的奶奶说,家里没什么招待老师们的了,只剩下鸡蛋,希望老师们别介意。说实话,哪有介意的资格,我们感激不尽,我也从未接受过这样的盛情,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煮了鸡蛋,还亲自递到手里,我感动不已。当然,我也看出来了,所有同行的老师都很感动。我暗暗的告诉自己,这碗鸡蛋我一定得吃下去,包括汤。
发表于 2012-8-8 14:51:1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临走的时候,两位老人又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这更让我们感觉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王杰校长拿出相机给梅先会一家人拍了张“全家福”,算是今日那一碗丰盛午餐的唯一回报,但这比起两位老人的盛情来简直太微不足道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唯一可以用来报答的恐怕只有那三尺讲台了。
14.jpg
发表于 2012-8-8 14:52:26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写得太好了,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想到那儿去走走。
发表于 2012-8-8 15:10:3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看完心很纠结,希望fengqiwei,正安一片瓦......,在我们正安成立个民间扶贫基金会,由民间组织发动捐助需要帮助的困难户和学子。同时也希望有心人士多发点相应帖子,让我们在外打工的更多了解家乡情况
发表于 2012-8-8 15:37:34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如果成立了你豆钱不?{:soso_e181:}
发表于 2012-8-8 16:09:2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