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山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从土坪镇石志村村委会所在地出发,沿着陡峭直上的岭岗间的羊肠小道足足行上四五个小时,才能登临正安南部边界上最为有名的山峰——金钟山。
      金钟山是作为正安、绥阳两县界山的金钟山山脉的主峰,海拔1714·3米,比起脚处的石志整整高出一千米,是正安境内的第六高峰,堪称正安的“南岳”,其突兀高峻之势可想而知。山上植被茂盛,盛产山竹笋、生漆、天麻和多种中药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山,所以人们相传在山之深处藏着一口硕大的金钟,山也因此而得名。
      金钟山在历史上曾经是川黔一带最有盛名的佛教圣地。据说山上除了分为上下二殿的主庙之外,附属的还有石场寺、鸡村寺、铜鼓寺、五峰顶、三星殿、燃灯殿等四十八座殿宇,就连相距几十里的林溪的龙塘寺、新洪的水口寺两座大庙也被纳入了金钟山的名下,故有“一龙塘,二水口……”之说,意即谁要到金钟山朝圣,必须先到龙塘寺、水口寺等几座庙宇烧香拜佛,然后才能进入金钟山主庙,否则就是心意不虔诚,山上的菩萨就会因此而怪罪于他。我们单从这重重“山门”的设置,就可见当时金钟山有何等的森严气派了。那么,对于金钟山名盖川黔两省,每逢古历六月十五“香会”之期,两省专程来此朝山拜佛的人数以千计的说法,就有些让人深信不疑了。
      对于金钟山寺庙最初修建的确切时间,历来存在不同的说法。《正安县地名志》和《正安县志》记载建于元朝时期,而民间却认为远在元朝之前,并说四川娥眉山声名的雀起也大大晚于金钟山,那里的庙宇也是完全比照金钟山庙宇的式样来修建的。
      民间的这个说法,居然把我们这个如此僻远之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小庙与名扬海内外的峨眉山相提并论,并明显地贬彼抬己,似乎很有些夸口之嫌。但事实上这种“妄自尊大”的言行,也并非是凭空捏造,它源于当地一个十分久远且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坐镇四川的姓陈的大老爷,虽然官财二运都十分通达,但夫妇二人年近五旬膝下却无一男半女,这成了陈老爷最大了一块心病。为了求得有后,他四处求神拜佛,烧香许愿,并成千成万地捐钱大办善事,但夫人总不见有喜上身。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幕僚告诉他,说人们盛传珍州(正安古称)金钟山的菩萨十分灵验,不如前往求拜,或许能遂夙愿。陈老爷大喜,便与夫人吃斋沐浴整整一个月之后,径直取道珍州,逐一拜过龙塘寺等几道“山门”,终于登上了金钟山。当时尽管已是薄暮时分,一路跋涉早已疲惫不堪,陈老爷夫妇二人马上沐浴更衣,进殿烧香许愿,并当即捐献黄金千两,为全庙众神再塑金身,令全庙僧众高兴得只差山呼“万岁”。
      陈老爷见金钟山庙宇规模如此宏大,三界神仙无所不有,自己又是心诚毕至,料想绝对不虚此行,因之心情十分畅快,竟与方丈叙至半夜方才歇息。但细心的陈夫人却产生了一丝不详的预感。就在她和老爷双双朝拜各殿菩萨刚走进二郎殿时,她觉得那尊威武的二郎神对她笑了一笑。她当时没有十分放在心上,认为可能是因为疲劳过度眼睛花而产生的错觉,可当她恭恭敬敬地磕完头许完愿站起来时,她发现那二郎神又对她笑了一笑,而且那是一种明显地带有挑逗意味的笑,使她全身  然冒起大片大片的鸡皮疙瘩,心情十分的不自在。她本想把自己的这个感觉告诉老爷,又怕老爷反而责怪她自身心地不纯,就将此事阴在心里,但心里总悬着几分担心和疑虑,入夜上床后老是恍恍惚惚地难以入睡。
      夜半子时,陈夫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她恍惚之中觉得房门轰然大开,随着一阵猛烈的阴风,高大威武的二郎神走了进来,脱下笨重的金盔金甲后,便大山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身上,使得她丝毫动弹不得,任他在她的身上纵情地折腾。但这时陈夫人并未完全丧失意识,她怀疑是庙上的和尚装扮成二郎神强暴于她,为了留下证据,她趁对方强行与她耳鬓厮磨之际,一口将其耳朵咬下半只,痛得那人大叫着起身仓惶而去。
      蒙受了这一番突如其来的凌辱之后,陈夫人觉得不能再瞒着老爷,于是跑到老爷住处将他叫起,泣不成声地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出来。贵为封疆大吏的陈老爷怎受得如此大辱,当即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厥过去,经随行太医全力急救才慢慢苏醒转来,。因事关夫人名节,经一番考虑之后,陈老爷诈称有一奸贼欲行刺于他,被他削伤耳朵后脱逃,现可能混迹于僧众之中,命部下务必将奸贼查出严办。可随行军士忙乎折腾了大半天,几乎将整个寺庙翻了个底朝天,仍未逮着伤了耳朵的贼人。这时陈老爷才想起夫人提过的二郎神,忙与夫人到二郎殿中查看,果见那尊二郎神不见了半只耳朵,伤口还在浸血。陈夫人从怀中掏出她咬下的半只耳朵一看,那东西不知何时已变成了泥塑的,放到二郎神耳朵上一比,居然正好吻合。陈老爷见状勃然大怒,认定这是一座妖庙,便不顾方丈和众僧的苦苦哀求,一气之下将寺庙付之一炬。据说那场大火一直烧了七天七夜,才把金钟山四十八殿全部化为了灰烬。
      且说陈老爷火烧了金钟山打道回衙之后,陈夫人竟然有了身孕。直到这时,陈老爷才明白是祖宗积德厚重,夫人才得以怀此“神种”,而自己却一时冲动,干了件人神共愤的大蠢事。为了弥补自己天大的过错,他在府衙后园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二郎神殿,早晚朝拜,终年香火不断。也许是他的悔过诚意终于赢得了神众的谅解,夫人怀胎刚界十月,“神种”陈公子便平安临盆,并健康长大成人,十八岁就中了武状元。不料“福不双至”,就在状元公奉钦命回川省亲之时,可能是太高兴的缘故,陈老爷突遭中风一病不起,临终前一再叮嘱陈公子,要他到金钟山重修庙宇,每年“香会”之期务必亲往朝拜。
      陈公子极有孝道,对父亲的临终嘱托自然不敢含糊。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后,尽管公务浩繁,仍于当年就重修了金钟山,每年“香会”都携家带眷前往烧香祭拜,并捐上大笔钱财,成为金钟山最大的施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公子觉得每年一趟的千里跋涉,确有几多不便,于是就选定在距成都不远的峨眉山,完全按照金钟山的格局和规模兴建庙宇,硬是把千里之外的金钟山活脱脱地“移植”到了峨眉山。这样一来,陈氏一家就可以很方便地永续与金钟山的那一段佛缘了。据说从那以后,峨眉山的寺庙越修越多,宗教文化越积越厚,终于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名扬海内外。
      这个传说道明了金钟山兴衰起落和它与峨眉山的递承关系,应该说够曲折引人的了,但笔者对它的真实性却很是怀疑。大凡去过峨眉山的人都知道,峨眉山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山,它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    时期。而《遵义府志》、《正安州志》等较早的方志典籍所载金钟山庙宇的最早修建是在元朝时期,明朝初年被四川一陈姓抚台烧毁。虽然烧庙者的姓氏官职都相吻合,但“先有金钟山,而后才有峨眉山”之说与两山的既成历史却大相径庭,根本不能自圆其说。从中可取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金钟山曾经有过的辉煌。
      陈老爷那一把火烧得太彻底了,致使直到清末民初才又重修,但规模远不如前。解放后,为了消除封建迷信的影响,该庙又被全部折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当地群众自筹钱粮,在旧址修建了部分庙宇,并塑神像三尊供奉,然而其规模及工艺水平较之先前相差太远,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小庙土菩萨”,让略知金钟山历史的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分。
      金钟山数百年的沧桑历史,客观反映了我们很多传统文化所饱受的近乎于毁灭性的抑制和摧残,同时也体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教训是深刻而惨重的,但愿我们能痛定思痛,不再作出“焚书坑儒”之类的蠢事,而是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奉献。
                                                                          作者:罗遵义


金钟山铜鼓寺传闻
金钟山铜鼓寺是金钟山寺庙群的主庙宇,附近大小寺庙曾经多达四十八座,独数该寺最大。虽然没有多少史料可以查询,从民间传闻得知,该寺至少上逾千年,曾经是在川黔一带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之一。早先,应该至少与峨眉山寺庙群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位。
笔者少年之时,曾经常到金钟山一带的亲戚家去度寒、暑假,并特别喜欢收集当地的各种民间传闻和历史故事,得知铜鼓寺有一段类似神话传说的古寺趣闻,特整理如下,让本县网民有相应史料者,给予补充,还铜鼓古寺本来的面目,让家乡的人文地理史料多添一份光彩。让家乡多一份骄傲。
由于金钟山地处古珍州(今正安)和古绥阳两县之间的边界上,且珍州方向海拔高度数此地最高;又由于金钟山地下水系发达,至使金钟山地区终年云雾缭绕,给人以虚无缥缈的印象;因此,该山自古以来被珍州以北广大地域人民认为是神秘的高山仙境,大凡信奉佛教的人士都喜欢把金钟山寺庙群奉为佛教胜地,常年有大量人群前来烧香贡佛。在明代前,这里就已经香火繁忙了,当地聚集了众多佛门子弟,并以金钟山铜鼓寺为中心,辐射了大大小小四十八座之多的寺庙群。许多云游僧人前来投奔,曾一时名嘈西南。
大凡珍州新知府上任,多数都会来这里上香,讨佛祖保佑自己的官运亨通。
据说正安方向民间传闻为: “一龙塘,二水口……” ,意即人们要到金钟山朝圣,必须先到龙塘寺、水口寺等几座庙宇烧香拜佛之后, 才能进入金钟山的主庙,否则就是不虔诚,佛祖和众菩萨就会因此而降罪于朝拜者。
从这多重“山门”的设置,即可见金钟山早先有何等的森严气派了。那时金钟山名盖川黔两省,每逢阴历六月十五“香会”之期,两省数以千计的富豪名绅和附近的信徒都会专程来此朝山拜佛 。
民间认为远在元朝之前,金钟山庙宇群就香火辉煌了。明代初年,珍州的某陈姓知府,官财两运亨通,苦却夫妇二人年近五旬,膝下无后。为求传宗接代,知府大人四处求神拜佛,烧香许愿,并掷万金大办善事,但总不见夫人有喜上身。有幕僚禀告,说人们盛传金钟山的菩萨十分灵验。知府大人心想不如到那里上香求拜,或许能遂夙愿。陈知府遂与夫人吃斋沐浴整整月余,从龙塘寺等几道“山门”开始参拜,最后终于登上了金钟山铜鼓寺。
于薄暮时分,一路跋涉且疲惫不堪的陈知府夫妇二人在寺内沐浴更衣,进殿上香,贡献黄金千两,为全庙佛像再塑金身,全庙僧众高兴万分,齐声高诵佛经请佛。
陈知府见铜鼓寺庙宇规模如此宏大,三界神仙具齐,自己诚心上香,料想此行定得上天保佑,心情畅快万分,与方丈叙谈佛事,直至半夜方才歇息。
话说刚才知府夫人和老爷朝拜各殿菩萨后,步入二郎神殿之时,她发现威武的二郎神像竟对她莞尔一笑。那时她认为大概因为疲劳过度眼花有错觉之故,故此未十分在意。可当她虔诚万分地磕头许愿后起身之时,陈夫人又发现二郎神像对她笑了一笑,还觉得此笑带有挑逗意味的感觉,顿然之间,使她毛骨悚然,心情十分不快。使陈夫人有了一丝不详的预感。她本想把此感觉告诉老爷,却又怕老爷反怪其自身向佛问菩萨没有真心,遂将此事闷留于心,但又悬着焦虑之心上床,入夜后竟恍恍惚惚、似醒非醒地难以入睡。
      夜半子时,恍惚之中的知府夫人觉得房门猛然大开,风声过后,高大威武的二郎神飘然而至,卸却盔甲,便上得其身,任由反抗却无济于事,此时陈夫人似曾清醒,疑是庙上的和尚假扮二郎神强暴于她;为留证据,趁对方强行与她耳鬓厮磨之际,假作应承,见机将那厮耳朵咬下半只,直痛得那人大叫起身,落荒而去。
       受此惊吓,知府夫人于梦中醒来,自思不能对老爷再相隐瞒;于是到老爷住处将其唤醒,泣不成声地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说将出来。知府老爷怎受得如此大辱,当即血气上冲,喷血昏厥过去,经随行太医急救方醒 。
因事关夫人名节,经再三周密考虑后,知府老爷诈称有刺客欲行刺,不料刺客反被自己削伤耳朵后脱逃,现可能混迹于僧众之中,命部下务必将刺客严查逮捕。可是随行军士四处搜捕,折腾半宿,将整个寺庙几乎翻了个底朝天,仍未逮着伤耳贼人。后来陈知府想起夫人提过的二郎神像一事,遂携夫人到二郎殿中查看,果然见那尊二郎神像少了半只耳朵,且其伤口还带血渍。陈夫人从怀中掏出她咬下的半只耳朵一看,那东西不知何时早已变成了泥塑耳朵残片,放到二郎神像的耳朵上,居然严合一物。陈知府见状勃然大怒,认定此乃妖庙一座,一气之下遂命手下官兵将方丈和众僧一并赶出山门,并将铜鼓寺及周边寺庙群付之一炬。那场大火一直烧了七天七夜,把金钟山寺庙群的四十八座大殿全部化为了灰烬。
且说该知府火烧金钟山打道回府后,夫人竟然有了身孕。至此,陈知府方才明白:原来祖宗积德厚重,夫人才能怀下“神种”,可自己却一时冲动,干了这件人神共愤的大蠢事。
为弥补自己弥天大错,知府大人在珍州城内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二郎神殿,早晚前去朝拜,他真诚的悔过终于赢得了众神的宽恕,夫人怀胎十月,产下一男婴,此子自幼聪颖过人,习得文武全才,十八岁高中金科武状元。启料“福不双至”,就在状元公荣归故里之时, 陈老爷突染大病不起,临终前再三叮嘱其子,要他务必回金钟山重修庙宇,并每年“香会”务必亲往朝拜,遂撒手人寰而去。
      陈公子乃忠孝之人,对父之重托自然全力照办。他于当年就重修了金钟山铜鼓寺,每年“香会”都携家带眷前往朝拜,并捐上大笔银两,成为金钟山最大的施主。
   后来,陈公子升任四川武将要职,调往成都。每年重回金钟山多有不便,于是在距成都不远的峨眉山下,完全按照金钟山寺庙群的格局和规模兴建庙宇,刻隆了当年的金钟山四十八座大殿。如此一来,陈氏家门就可以很方便地永续金钟山的那一段佛缘了。据说从那以后,峨眉山下的寺庙群与山上的庙宇群呵成一气,增加了峨眉山宗教文化的厚重程度,并逐渐发展为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扬名中外。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