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解放的曲折经过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一
  1949年11月6日,遵义宣告解放。尽管早在半年前,国民党正安县长郑一平等首脑人物就按照省主席谷正伦的要求,制定了周密的应变部署,意图负隅顽抗到底,但新成立的中共遵义地委仍然决定运用统战手段,以政治攻势为主,争取和平接管国民党正安政权。于是,地委委派南下干部梁子庠率由9人组成的接管组,在一个排的起义士兵的护送下,于12月11日从遵义出发赴正安。
  在接管组成员中有两位起义将领,一是原国民党275师参谋长熊先煜(道真籍),一是原国民党823团政治部主任郑代壁(正安籍)。接管组一行到达河麻溪后,熊、郑二人先行到达正安,与郑一平等正安地方上层人士直接接触,并做从鄂西、川东败退正安,由陈鉴明、曾志彬率领的国民党宋希濂部227团、228团官兵的工作,劝其认清形势,起义投诚。通过熊、郑二人的多方斡旋和耐心劝说,郑一平等地方官员及陈、曾两团官兵见大势已去,遂表示愿意移交政权,接受改编。正安和平解放的大局由此确定,梁子庠一行便于12月18日晚进驻正安县城,并立即着手开展筹建县人民政权的工作。
  12月19日,梁子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负责人的名义,约请国民党县长郑一平、傅参议长闵涤非、县党部副书记钟昌泉、保警大队副严怀庆一级开明士绅封定邦等社会各界人士19人,座谈商议和平接管正安的有关事宜,决定成立正安县临时人民治安维持委员会,推举郑一平为主任,闵涤非、钟昌泉、严怀清、封定邦以及参议会秘书周质君等无人为副主任,并敦聘委员17人,着令各乡(镇)长负责成立治安分会,上下一致共同维护全县治安。
  12月20日,正安县宣告和平解放。
  12月27日,为了尽早成立正式的县人民政权,梁子庠带领郑一平去遵义向地委汇报正安县接管情况,并当面请示建立县人民政权的有关事宜。地委原定郑一平任正安县县长,但郑托病推辞,地委乃命梁子庠任正安县县长,并当即赴任。由于途中受土匪拦截滋扰,梁子庠一行在绥阳滞留了一个多月,直到1950年2月17日才抵达正安县城。
  1950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六),正安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正式宣告成立,梁子庠任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正安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正安的建设和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正安县人民政府自建立到今天,其称谓曾发生过几次变化。1955年4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国宪法》的规定,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会”;1967年10月,改建为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委”,并集党、政、军、立法、司法诸权为一体,表面来看政府的权力扩大了,实际上其主要的职能反而受到削弱;1981年4月,重新恢复县人民政府称谓,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又才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二
   正安于1949年12月20日宣告和平解放,但由于国民党在地方的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纠集地方土匪猖狂反扑,导致解放军对正安进行了第二次解放,其间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之后,按照毛主席亲自制定的以大迂回、大包围消灭西南之敌的作战方针,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挺进西南。为了垂死挣扎,贵州省主席谷正伦于9月召开军事紧急会议。正安县长郑一平等人参会回县后,当即召开有百多人参加的会议部署应变计划,并同饮血酒,读反共誓词,表示要“人枪共存、人地同归”,企图顽抗到底。但形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于反动派的预料,到11月,贵阳、遵义相继解放,正安及相邻的道真两县成为仅存的“孤岛”,地方反动势力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两难选择。
  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和损失,新组建的中共遵义地委决定以政治攻势为主,争取和平接管国民党在正安的旧政权。12月11日,地委委派梁子痒为负责人,率接收工作组启程前往正安,16日进驻正安县城。此期间,奉命同行的国民党起义将领,275师参谋长熊先煜(道真人)和该师823团政治部主任郑代璧(正安人),利用其特殊身份,采用多种方式作了大量的劝服和引导工作,加上接收组强大的政治攻势,首先促成国民党溃驻正安的“陈、曾”两团的起义,终于迫使郑一平表态同意交出旧政权。19日,梁子痒召集地方人士座谈会,成立正安县临时治安维持委员会。20日,正安宣告和平解放。
  12月27日,梁子痒率郑一平到遵义向地委汇报正安的接管工作。当时因为我军还不能全面控制正安,地委希望郑一平留任正安县长,但郑认不清形势,托病不受,地委即命梁子痒任正安县长,因沿途遭土匪阻截,直至次年2月17日才与新任正安县委书记周的民一起到达正安。此期间,解放军136团一营三连合机炮连在营长苏丕祯、教导员李志达的率领下,由桐梓芭蕉坝经安场进抵正安县城,对地方潜在的反动势力造成巨大震慑。22日,正安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并全面接管正安。从此,国民党在正安的反动统治宣告结束。
  然而,曾在旧政权担任要职、作威作福多年的反动派头子钟昌泉、钟昌经等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表面上拥护新政权,暗地里却密谋策划,唆使起义的县保警大队副严怀清、中队长李建昌率队叛变,与陈先银、文光修、郑银周、蹇洪猷、杨禄山、旺强等地方匪首沆瀣一气,组成所谓的“讨共民军游击队”,里应外合,乘苏丕祯营长率部赴谢坝清剿匪首谢云清,县城兵力空虚之机,纠集土匪神兵一千多人,于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清晨七时,从西北两个方向蜂拥而至,一部抢占部队驻地,一部猛攻县政府。面对突兀而至的变故,周的民、梁子痒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和警卫人员,迅速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展开猛烈反击,经过七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击退匪众,保住了县城。在此次战斗中,有10名战士光荣牺牲。他们均为外省籍20岁左右的年轻战士,为了正安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将鲜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正安这片土地上,长眠于县城烈士陵园,永远活在正安人民心中。
  为了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县委命苏营长率部星夜返回县城,同时,136团从绥阳旺草急调两个连进驻正安县境,立即对残余土匪进行全面清剿,狠狠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稳定了全县局势。
1950年3月,鉴于全省匪患严重,为了加强交通沿线的守备力量,集中兵力重点清剿,省委决定暂时放弃包括正安在内的23个边沿县。在做好留守安排之后,县党政机关干部、知训班人员以及136团一营指战员,相继于4月5日、6日撤离正安。
  我军的战略性撤离,被境内反动土匪错判为是“翻天”的好机会,于是纷纷出笼。我军撤离的第二天,匪首谢云清即率匪徒数百人进占县城。几天后,自封为“川黔湘鄂民众自卫救国军”三分区司令的道真匪首黄守瑛,也将魔爪伸到正安。解放前夕任过贵州省保安团长的陈继虞也与黄守瑛串通一气,自封为黄的副司令兼“黔北纵队”司令,盘踞于安场一带,与黄匪遥相呼应。特别是我军撤离前指定的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闵涤非,也撕下了伪君子的面具,公然与黄、陈、谢等匪首狼狈为奸,当上了黄的副司令兼正安县长。在这些反动头目的煽动下,境内土匪很快发展到上万人之多,而且周边几个县的匪首也频频来正安联络,共谋把正安作伪证、道、务、凤、湄、绥等县土匪指挥联络的中心据点,以便于长期踞守,阻扰解放。此后近半年时间,境内各路土匪横行霸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人民群众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不盼望解放军早日打回来,再次解放正安。
  1950年8月,随着全省剿匪取得重大胜利,省委决定在秋收前解放正安。
  在作好组织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之后,解放军各路指战员于9月26日打响了第二次解放正安的战斗,次日即进占县城,标志着正安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与此同时,川东军区31师由北而南,从新州、庙塘、梨垭、安场、格林等线多路分进合击。136团则由南而北,以班组为单位,采取梳篦式多路推进的战术,围歼土坪、流渡、谢坝等地的土匪。经过一个多月的全面清剿,境内大小股匪被全部歼灭,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彻底胜利。接着,县区两级农代会相继召开,建立和健全了各级政权机构和群众团体,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迅速在全县铺开,正安从此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作者:罗遵义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看到这篇文章我怀念我父亲,梁子庠任正安县县长时我父亲曾是他的通信员。
发表于 2015-3-16 22:28:0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