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贵州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这是辅佐朱元璋筹谋天下大事的刘基的预言,一个智者的预言,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有历史为它作证。这些年来,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发现贵州,深化对省情的认识,越发觉得这个预言是一种远见卓识。
贵州的区位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中,贵州成为西部与中、东部的重要链结,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铁路在贵阳和六盘水形成两个“铁十字交叉”,高等级公路网也逐渐在贵州形成。
贵州的天气:
   在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今天,贵州的好处开始被人们重视。这里向来就有“天然大空调”之称。由于是山地气候,贵州一贯冬暖夏凉。特别是夏天的气温,很少超过30度,总是徘徊在25~26度。所以,国内外游客如今在盛夏争相到贵州去避暑纳凉。
  天气是优势,而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民情风俗,才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根本。 贵州有“公园省”的美称,山势的起伏跌宕赋予贵州奇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有亚洲最大的瀑布群——黄果树,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洞穴,有风情不凡的苗寨。
“天无三日晴”,三天下雨两天晴,既不因长久无雨而干旱,也不因雨量太多而成水灾。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有水,大地生机勃勃,葱绿一片。由于贵州雨量充沛,贫瘠的喀斯特地面上草木旺盛,连石头上也长出了大森林。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倘若不是“天无三日晴”,贵州哪里会有这么多青山绿水?哪里会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又哪里会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之一。“天无三日晴”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用不着怨天尤人,应当感到这是大自然给贵州的恩惠。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贵州处在长江和珠江的上游,这里的山关系着千里外的海。近年来,贵州完成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都在1000万亩以上,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都能提高1个百分点。
贵州的地形:
“地无三里平”虽然过于夸张,但反映了贵州多山的特点。“苍山如海”是一个客观事实,山对人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要辩证地看问题。大山阻碍交通,翻山越岭,行路艰难。但随着科学的进步。铁路、高等级公路却使千山万壑变通途,飞机越过上空而不受地形限制,现代通信也不因山而被遮拦,山对交通、通信的影响日益减少。山地固然使耕地受到限制,却有利于立体农业发展。更要看到的是,山上有多种生物资源,山下有无尽宝藏,山间有无限风光。贵州动植物种类繁多,树木蔽阴成绿诲,许多草木是药材,不少地方成了珍稀动植物的最后家园。
    贵州山水相连,山山水水为贵州发展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这些在古代难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在21世纪的今天都成了无价之宝。乌江以南的老贵州一带,明清以前鲜有汉人足迹。苗、侗、彝、布诸民族兄弟千百年来聚居于此,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抢渡乌江战役的故地,大规模的水电梯级开发澎湃而来,这里已经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高速公路已穿山而过。那条著名的赤水河,如今已经被人们称为旅游河,这里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贵州的矿产:
   贵州是矿产资源的巨大宝库,蕴藏着122种矿产,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6种,其中,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3位的有22种,前5位的有28种,前10位的有42种。汞、铝、磷、煤、锰、锑、金、重晶石、硫铁矿、稀土、镓、水泥原料、砖瓦原料、炼镁白云石、冶金用砂石、化肥用砂石和玻璃用砂石等矿产,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汞的储量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煤有“江南煤海”之誉,磷的储量居全国第二而富矿为全国之冠,铝土矿仅次于山西,重晶石为首屈一指,锰、锑分别占全国第3位和第4位,稀土和镓也占重要位置,还富有金矿。西亚地区不是一片荒漠么,而西亚诸国富得流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取代的优势。
矿产是不可再生、不可位移的资源,贵州是一个巨大的矿产资源宝库,在当今世界矿产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更显得十分宝贵。在全国资源配置中,贵州的矿产不断开发出来,为众多工业部门提供前端产品。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将兴起许多工业门类。
贵州的能源:
   贵州是“西南煤海”,又是水力资源丰富的区域,“水火互济”,使贵州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之一,从全国资源配置来看,动力不是也“胜江南”了吗?洪家渡,贵州境内乌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渡口,曾经沉寂了不知多少年。2000年初冬的一天,作为全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标志性工程,它一下子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此后,黔东大山里的电力建设,几乎从一开工就直接进入了冲刺状态。以洪家渡为龙头,乌江上五大水电工程齐头并进,这在新中国的流域开发历史上绝无仅有。最近,贵州又新投产了一台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这使贵州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000万千瓦。从解放初几乎为零,到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贵州用了整整50年的时间;而从500万到1000万,只用了随后的5年时间。按照规划,贵州电网完成第二个1000万千瓦只需要4年,达到第3个1000万千瓦只要两年。
   贵州还在不间断地向珠三角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能源。今年贵州已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这相当于贵州电网把自己总装机容量的近1/3送到了广东。西电东送实施以来,南方各省纷纷向贵州买电,贵州电在能源短缺的今天越来越抢手。当珠三角对贵州电的需求日益急迫的时候,山和海的距离被拉得更近,贵州的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
?? 能源优势成为贵州参与区域合作时最重要的资本,贵州已经成为“泛珠三角的加油站”,贵州人找到了在全国经济分工与协作中自己新的定位。

贵州的绿色:
贵州,是山与山的组合,是水与水的交响,是神秘和古朴的化身,是绿色与传奇的摇篮。而在苍茫的群山和秀美的碧水之中,她还拥有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称谓——绿色喀斯特!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一片喀斯特分布区,而且,还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域。说起喀斯特,人们就会联想到石漠化、会想到生态的脆弱,而在贵州这块版图上,喀斯特却被赋予了绿色的头冠!
  看一看呈现在眼前的这个世界——不是幻觉,更不是网络时代的今天,计算机所制造的神奇——两万公顷的喀斯特地貌上,岩石上布满苔藓,花草茂盛、灌木葱茏,裸露的石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1.58%。这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它是地球上的无价之宝,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
奇迹的出现,很大程度与“天无三日晴”的气候有关。因为贵州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裸石林”变成了“绿石林”。
  绿色,是生命的源流,绿色喀斯特,是我们的家园。绿荫覆盖、清流飞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贵州——这个世界上著名的喀斯特高原,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上难得的绿色生态大空调。
  贵州,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0多个省地县保护区。
黄果树大瀑布,壮美巍峨,享誉海内外;梵净山,不仅是佛家的圣地,还是大自然的一片净土;而百万年前的生态原貌,在赤水桫椤生动展现在您的面前;素有“高原骄子”之称的黑顶鹤,每年都要到有着高原湿地环境的威宁草海过冬……
人与生态的和谐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基调,而这种和谐,在贵州的许多城乡,都找得到相应的注脚。在贵州农村,“水边寨”傍水而居,“半坡村”依山而立,“谷地人家”悠然自得,成为人们聚居环境的三种典型写照;而在贵州的城镇,多是山环水绕,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在航拍的镜头下:林城贵阳的环城绿化带逶迤秀美,像一个春姑娘,充满着青春、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
  这是一片和谐的土地,这是一个绿色的家园。
  从绿色被赋予了生命的含义那天起,贵州,这个大自然的宠儿就开始孕育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当喀斯特被定义为远离生命的灰色,还是贵州,让绿色与喀斯特相随相依!
  绿色喀斯特,不仅赋予了贵州宝贵的旅游和生态资源,更让有着“公园省”之称的贵州,在经济的发展和飞跃上,享有了丰厚的资本。
贵州饲用植物:
据资料显示,我省有饲用植物1800余种,食用植物500余种;农作物40多种,800多个品种;蔬菜100多种,500多个品种;果树资源(包括野生果树资源)共有43属127种。食用菌资源也非常丰富,仅蘑菇类即有5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多达275科、1384属、3924种,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中药
    品种中,贵州有326种,占90%,是我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畜禽品种资源亦十分丰富,仅编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的畜禽品种就达39个。如此繁多的生物资源加上农业相对落后,农用化学品施用量较低,环境污染较大的化工、冶金等企业相对较少等因素,为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早在199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继续抓好粮、油、猪生产的同时,开发我省生物资源,生产天然、优质、安全的绿色产品;建设草食牲畜、中药材、保健食品原料、轻工化工原料、干鲜果品、木本油料等六大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山羊、肉牛、银杏、猕猴桃、魔芋、刺梨、杜仲、油桐、茶叶、竹、香精香料、辣椒等主导产品和若干区域性特色产品,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
    经过5年的努力,贵州绿色食品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已开发出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市场知名度的产品。比如,1998年我省猕猴桃产量仅1600吨,近年各地陆续发展的约5万亩幼树开始挂果,产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05年新增猕猴桃5至6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新增加工生产线1至2条,达到年加工猕猴桃鲜果3至4万吨,实现利润1800万至1.2亿元。
    目前,我省绿色食品产地面积达37.18万亩,比1998年增长5.5倍。其中农作物4.24万亩,饲料饲草17.65万亩,加工产品原料15.257万亩。全省累计已有酒、茶叶、饮料、粮油、肉制品、水果等6类86个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获得了保护绿色食品标志证书。据2000年统计,全省各类绿色(特色)产品量达6.3万吨,比上年的9000吨增长599.2%。生产企业总产值8.7亿元,年销售额15.02亿元,税后利润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倍、19倍和53倍。其中经济效益增长10%至20%的企业有2个,增长20%至30%的1个,增长30%至40%以上的1个。展望未来,我省绿色(特色)食品大有发展前景。
贵州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要想进入良性发展,必须避免陷入的两个误区:
    第一,贵州绝不能走沿海的发展道路,用过度的工业化和资源的高消耗来做经济运转的催化剂。如果把贵州放在全中国这个大经济板块上来看,贵州是为数不多的几块绿茵之一,不要以为贵州是“绿水青山枉自多”,如果一味地用扩大工业化的办法来追赶沿海,不仅永远赶不上已远远领先的沿海,而且到头来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等到贵州真正拥有了发展的机会时,才发现青山绿水已经不在了,那将真是自断血脉。
    第二,按思维方式三个转换的原理,我们不是把贵州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关起门来搞资源配置,而是放在整个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分工协作结构中来定位。贵州得以留存下丰厚的、自然的、原始的资源,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极上,以其稀缺性将会裂变出巨大的能量。
    在产业格局不再由中央包办而开始“百舸争流”之初,各省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树立龙头产业这一思路抢先定位,先入为主的。于是,贵州的卷烟产业被云南遮盖了,贵州的酿酒产业被四川、山东遮盖了。由于他们比贵州站得高,市场的阳光雨露都被他们吸引了,贵州要起来更困难了,只能等待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再“揭竿而起”了。
    龙头产业的发展呼唤龙头企业。产业和企业的关系不是鸡和蛋的关系,不一定是先有龙头企业,后有龙头产业,只有当一家或两家企业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全国的明星企业后,南北客商纷至沓来,造出市场,又为本地同行业的其他小企业和新企业创造出发展空间,这些企业的成长再促进市场的培育,最终形成“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局面,形成文化板块的经济表现——产业板块。
    营造产业板块就是要塑造区域经济的“行业特征”。
贵州应该去营造什么样的产业板块,塑造什么样的行业特征呢?
    绿色产业可以成为贵州在中国占龙头地位的产业板块,成为贵州经济的行业特征之一。贵州省已将绿色产业定为省的支柱产业,作为振兴贵州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发展绿色产业上有了政策保证。另一方面,贵州这一文化板块的形象塑造,在精心策划定位的概念开发之后,更可以为贵州绿色产业的兴旺发达推波助澜。因为贵州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所谓落后、闭塞的形象,伴随中国社会的过度工业化,换一个视野,重新包装、宣传,就会变成了神秘、天然、古朴的“鬼方文化”,而这正是工业社会中硕果仅存。

 因此,在将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同时,怎样挖掘贵州的资源优势,借助天然生态的“贵州百草园”,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广种木材与经济林,构筑“两江”上游绿色屏障,争取多赢效应,更是众多有志于建设发展贵州的人们思索的焦点。
    贵州曾长久地因贫困而出名。所以,找准后发之路是贵州崛起的关键。暂时落后者,不怕没财富没资源,就怕没眼光没胸怀。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07-11-28 08:36 编辑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