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提出2015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5亿元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湄潭出台茶产业政策
    提出2015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15亿元
    茶业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惠及茶农20万人
  
2007年至2011年,新发展茶园10万亩,到2011年,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达到50%,无公害茶园达到100%。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创建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湄潭翠芽”品牌获得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开设“湄潭翠芽”品牌专卖店100个,大宗茶地名品牌批发部10个。完善西部茶城市场功能,建设茶青中心交易市场10个。茶叶总产量达到1万吨,茶叶总产值超过4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惠及茶农20万人以上。把茶叶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湄的重要支柱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提高加工企业建设规模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扶强壮大本地企业,招商新建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小企业联合,建设规模企业。规范龙头加工企业建厂标准,中型龙头加工企业建厂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2000——5000亩,产值1000万元以上;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建厂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5000亩以上,产值2000万元以上。
  合理布局茶叶加工厂,支持老企业技改升级,鼓励新建涉茶加工厂,建厂或技改投资规模达到中型龙头加工企业以上标准的,享受下列政策:一是建厂或技改贷款,贴息3年;二是投产后按企业当期实现的县级地方税收等额奖励3年;三是优先安排征用土地,建厂用地作农业用地管理,非永久性建筑物占地,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四是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获得成功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10万元、1万元;五是建厂或技改的县级规费一律缓交。
  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要求,对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整改,落实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推广成套名优茶机械,推广洁净化能源,改善加工环境。每年在全县建设一批新型标准化示范厂,对达到要求并验收合格的企业,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奖励,获得QS、ISO、HACCP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鼓励支持涉茶企业创造条件,开辟国际市场,力争出口创汇。
          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市场化进程
  实施名茶精品工程。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完善工艺、推广机制、统一规格、提升品质,逐步实现“湄潭翠芽”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积极组织企业推介“湄潭翠芽”产品,参加“中茶杯”、“中绿杯”和国际名茶评比活动,对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税收达到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
  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湄潭翠芽”地方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流程,引导企业按标准组织加工。以县茶业协会为主体,制定“湄潭翠芽”管理制度,严把使用“湄潭翠芽”品牌关,规范企业使用“湄潭翠芽”品牌行为,申请“湄潭翠芽”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统一包装监制,统一专卖店标识,统一大宗茶批发部标志。
  制定“湄潭翠芽”公用品牌推介方案,采取政府牵头、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到全国大中城市和湄潭茶主销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举办湄潭茶业研讨会、品茶会。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示展销交易会,主办广告、宣传、推介活动,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广告“湄潭翠芽”连续3个月以上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在出省高速路永久性广告牌上广告“湄潭翠芽”半年以上的,每幅一次性奖励2万元;在地级以上城市广场组织推介以“湄潭翠芽”为主题的品牌周活动,每次奖励2万元。
  培育“委托代理商”队伍,借船出海。建立湄潭茶信息网,大力推广网上销售。支持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进入超市大卖场,构建湄潭茶叶营销网络。凡在地级以上城市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翠芽”专卖店,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一次性补贴2万元;在全国知名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茶叶批发部,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奖励1万元。
  完善西部茶城功能。理顺西部茶城管理体制,盘活闲置资源。建立西部茶城信息中心,定时发布全国各大茶叶市场营销信息。完善西部茶城茶叶质量检测方法,杜绝劣质茶叶销售。统一外销茶叶包装,规范经营部标识。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压级压价,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共同建设“诚信西部茶城”。
             培育茶馆业
            开发茶文化旅游业
  以县城为中心,发展茶馆业,提升茶馆业的茶文化品位,引导和促进消费,推进茶文化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打造具有湄潭地域文化底蕴的特色性茶馆,逐步向外连锁拓展,推广湄潭茶文化,扩大湄潭茶的消费市场。
  充分发挥茶文化研究会的作用,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文人文化和精英文化,整理湄潭茶的典故、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茶诗、茶词、茶文、茶歌,编制湄潭茶文化宣传读本,利用学校、茶乡艺术团和导游人员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天下第一壶”,促进茶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精心设计茶旅游线路、茶旅游街、茶博馆、茶业馆,建立生态茶旅游区,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大力开发茶叶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装,扩大旅游茶销量。
           建设优质茶园
           加快基地化进程
  依托省茶研所,建立“湄潭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地方性优良茶树品种。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办法,确定良种育苗基地,实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打造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基地县。
  大力推进“三茶”基地建设和认证。优化区域布局,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建设“猪沼茶”循环生态茶叶基地。加大优质茶园推介力度,以基地招商,以生态引资。鼓励企业、单位、能人、外商和茶农合作组织,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建立协会、集团帮扶等形式,建设新茶园,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提高茶园亩效益。以规划的基地为单位,组建协会组织,分步建设清江、湄江湖、核桃坝、云贵山、仙谷山五个茶叶产业带。对发展茶园的主体每亩补贴120元;已建成的茶园,组建协会管理,实现基地化经营,每亩一次性补贴协会工作经费2元;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获得证书的,每亩一次性补贴100元;购置茶园农业机械,实行农机具补贴。茶叶产业带主要公路、茶园基地水利设施、土壤改良等优先安排项目,配套建设。
            建立茶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
  县财政每年安排400百万元以上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工程、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或技改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考核评比奖励、市场监管、技术培训、茶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项目资金实行申报、审核制,确保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同时捆绑扶贫、农发、水利、交通、农电改造、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等项目,多渠道投入,建立茶叶产业风险基金,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07-12-21 16:42 编辑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