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黔北百万亩茶海建设中湄潭县如何作为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努力实现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对在黔北百万亩茶海建设中湄潭县如何作为的几点思考
 作者:鞠洪!(作者系原湄潭县人民政府县长)
一、湄潭茶业发展现状
湄潭是全国茶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产茶制茶历史悠久,茶叶生产有着较好的基础。“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明显。到目前为止,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亩,茶叶产值近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全县茶叶加工企业13家,茶叶加工点240余处,年加工干茶叶3000多吨,通过西南茶城全部销往县内外。特别是春茶交易期间,不少省外茶商云集湄潭,纷纷争购湄潭茶。
湄潭茶产业发展有这样好的势头,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大环境有利。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消费水平提高,给茶叶产区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指导思想明确。湄潭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逐步发展壮大茶产业。“十五”初期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制定一个规划,扶强一批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十五”期间湄潭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三是政策扶持有力。为促进茶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茶。对未享受到退耕还林政策的茶农,由县财政给予每发展1亩新茶园120元的直补。“十五”期间县财政投入茶产业基础设施和茶叶基地建设的资金达3000余万元,其中用于茶区产业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茶叶产业发展资金1000余万元。四是市场体系建设拉动茶叶生产。近两年初步形成了“茶青交易市场——西南茶城交易市场——省内外市场”的市场网络体系,促进了茶叶生产加工。五是依靠科技推动茶产业发展。多年来,湄潭县充分依托省茶科所的科技力量,在该所科技支撑下,使湄潭茶业发展从品种选育到栽培管理,采摘加工,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六是通过宣传推介,提升湄潭茶的总体形象。通过争创“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举办“遵义市首届名优茶评审会”、“贵州(遵义·湄潭)首届茶文化节”、“2004贵州省名优茶评审会”等活动,大大提高了湄潭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不适应。
我县有茶叶加工企业13家,茶叶加工点240余处,但上规模的不多;我县分散加工的状况与大市场对接不相适应。
二是龙头企业不强。
我县茶叶企业生产规模小,在市场流通上的主导能力小,抗风险能力弱,相当部分是靠原料输出,而不是靠自身品牌出售。目前我县只有一家市级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在拉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上,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
我县拥有省、部级茶叶名优产品17个,在今年评审的“贵州省十大名茶”中,湄潭就占3个,就品牌而言,不能说不丰富。在贵州的主要市场和大部分地区都有湄潭茶销售,在遵义“茶叶街”,70%以上的店铺都在经营湄潭茶,在贵阳有多个湄潭茶专卖店,在太升市场、贵州茶城湄潭茶都很有名气。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广西横县西南茶城、江苏溧阳茶叶市场等很多省外市场都有湄潭茶销售,但大多是被其他品牌“贴牌”销售。
四是交易方式落后。
目前的茶叶交易方式,主要是依靠原始的流通方式在进行,没有采用网上交易等现代手段,交易信息不及时,运行成本大,流通缓慢,流通领域不广。
三、发展构想
11月12日—14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农民日报社在杭州举行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县(市)论坛暨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作为全国13个获奖县(市)代表,我参加了这次会议,获得了不少信息,也了解了国际国内茶叶发展的基本状况。在国内,东部的浙江、福建等地茶叶产业比较成熟,他们充分利用区位和资金实力,优势等有利条件,发展比我们快,尤其是单位产值较高,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黔北百万亩茶海的宏伟目标,作为茶业大县的湄潭怎么办?对我县茶叶产业今后的发展,我认为首先应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继续按照“制定一个规划,扶强一批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推进我县茶业发展,努力实现从茶叶大县向茶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从“十五”期间制定这一茶叶产业发展思路以来,我县的茶叶产业从茶园面积的增长,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实践证明,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从我国东部地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县的这一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因此,我县在“十一五”期间茶叶产业发展要继续按照这条路子走下去。
(二)发展目标: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百万亩茶海”的总体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茶叶产值3亿元,带动15万人以上从事茶叶产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
(三)形象定位: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质量和效益方面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把湄潭建设成全省最大的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全省茶叶科研中心和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区。建设名符其实的中国西部茶乡。
我县将进一步建设好西南茶城茶叶交易市场,引导西南茶城进入全国茶叶市场网络使其更好地为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依托省茶科所在湄潭这一优势,促进茶叶生产科研活动的开展,加大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根据我县茶园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资源,我县已对湄潭茶文化旅游作出了开发规划。由我县与省茶科所、凤冈县政府、余庆县政府共同组建了“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共同开发茶文化旅游,丰富茶产业内涵,推进茶产业发展。
(四)主要措施:湄潭茶业要实现新的发展,应做到六个结合,即抓基地建设与抓市场拓展相结合;扶持茶农与扶持龙头企业相结合;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效益相结合;地域品牌的宣传与产品品牌的打造相结合;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茶业发展与“四在农家”创建相结合。
1、基地建设与市场开拓相结合。在基地建设上要通过制定《湄潭县“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县北部和中部最适宜种茶的10个乡镇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发展10个重点产茶乡镇,发展一批象核桃坝这样靠茶致富的专业村,培养一批种茶能手。在发展茶叶基地的同时,更要注重茶叶市场的开拓。进一步抓好西南茶城信息发布系统和农残检测系统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加强与全国各大茶叶专业市场的联系,充分发挥西南茶城在信息引导和产品外销方面的作用。要鼓励和培养一批敢于和善于闯市场的营销人员,把湄潭茶销往全国市场。原湄潭酒厂下岗职工张碧仙前两年在广西横县西南茶城销售湄潭茶,最近又与福建茶商合作,在北京市开设了10多个湄潭茶叶销售点。湄潭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种茶能手,更需要在市场风浪中摔打出一批营销能人。
2、扶持茶农与扶持龙头企业相结合。在发展茶叶基地时,要采取组织发动技术培训、小额信贷等方式对茶农进行扶持。在生产加工环节,采取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技改和清洁化生产,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对参加全国茶叶评比获金奖的企业产品实行“以奖代补”,等措施,积极扶持企业发展。
3、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效益相结合。目前湄潭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县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26%和79%,名优茶附加值高、效益十分明显。我们在茶业发展上,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在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上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4、地域品牌的宣传与产品品牌的打造相结合。地域品牌即一个地方对外的整体形象。“湄潭是茶乡,是全省产茶大县,湄潭出好茶”,再加之“中国第一米——茅贡米”产于湄潭,湄潭县是中华烟的基地县之一。这些现象共同形成了一个概念:湄潭是出优质农产品的地方。1998年开始我们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2003年我们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基地县”,2005年我们实施有机茶基地认证,这些地域品牌的宣传提高了湄潭的知名度。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湄潭茶叶的产品品牌。今年我们制定了“湄潭翠芽”的生产标准,申请注册“湄潭翠芽”证明商标,扩大“湄潭翠芽”的生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影响力,以此打造产品品牌。
5、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茶叶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才能推动茶业的新发展。在体制创新上,一个层面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改变过去多头管理的状况;另一个层面是企业组织结构上,要打破所有制界限,组建股份制茶叶企业,整合资源,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提高茶叶品质,开发新的茶产品,就必须从品种选育、茶树栽培、管理、加工、包装等方面实行科技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从目前国内外茶产品开发情况看,已经发展到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冲泡(传统饮用习惯),第二阶段茶饮料(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第三阶段茶叶作为原料添加到副食品中,第四阶段茶叶的提取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如茶多酚、茶碱的提取等。应该说,茶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6、茶业发展与“四在农家”创建相结合。在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同时,配套规划实施茶区产业路建设,推广运用“猪——沼——茶”循环经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开发茶区生态旅游,增加茶农经济收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茶叶产业蓬勃发展之日,必将是黔北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之时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