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村级点小办学调查系列之四1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fengqiwei 于 2010-2-11 11:34 编辑

        昨天因验收深圳市爱心人士捐资维修的瑞溪镇木盆寺村红星点小,路过凤仪镇梨坝村,有幸收集到又一间“豪华版”点小--梨坝村政权点小基本资料。为呼吁社会对农村启蒙教育的重视,挽救山区贫困儿童教育,争取社会各方支持,我们将对村级点小的生存状态调查进行到底。
         

政权学校2.jpg


      政权点小前身是政权小学,之前也是不完全小学,只有1-3年级,系2006年政府出资拆建的。从外观看,整个工程应该没有实施完毕。学校设学前班、一年级,有公办教师一名,也采取复式教学。因走访对象是一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具体学生人数不太清楚。

政权点小3.jpg


     放假了,为了防盗,学校把桌凳集中放在一起保存,没有拍到照片,不知道是否完好,估计应该不错。但从“学习园地”看,其办学状态也好不到哪里。

政权学校1.jpg

    之所以叫它豪华版点小,是因为它不光有还算象样的教室,还有硬化好的操场,乒乓球台,还有远程教育设备(不管它是否发挥了作用,这是我们在村级点小第一次看到的)。和瑞溪镇石阡村的楼房点小,碧丰乡的毛雨联点小、文联点小、富裕点小等比起来(见h-t-t-p去掉-://bbs.gzza。C0m 替换。和0/viewthread.php?tid=5537),各方面的条件要好得多。估计当初是按完全小学的要求来修的,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原因,教室利用率不高。

     那么,点小究竟何去应该何从?请看这篇文章:

深度调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致辍学率出现反弹


中国新闻网10月6日报道 2001年,国务院做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一项内容是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此后,各地纷纷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至今已有8年之久。可以说,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并未贯彻因地制宜原则,而是将布局调整片面理解为撤点并校,为便于管理采取一刀切政策,掀起大规模撤并农村学校之风,其中仅2004年全国就撤销农村中小学4万多所,就近入学成了许多农村孩子破灭的梦想。在这些地方,改革解决农村上学难问题的初衷并未实现,辍学率反弹、教育质量下降等改革后遗症却不断出现。透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遗症”一些地方学校撤并了,辍学率却上升了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小学过去有100多名学生,如今已有300多名。北老壕村委会主任付建华说,之所以增幅这么大,一方面是因为该校教学质量确实不错,大家都愿意来;另一方面,近几年,当地绝大多数村小都撤销了,十里八村的孩子不得不都往这里送。北老壕村小学是2001年起国家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付建华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新购置了一些教学仪器,校舍也重新进行了维修,学校发展整体势头不错。然而,布局调整对于北老壕村小学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目前该校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多了,教师素质却没多少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面临极大挑战。学生新进了不少,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人,教师却都是从那些撤并校合过来的,水平没有提高。老教师退不下,新教师又进不来,一些教师因为上班变远了太辛苦,教学积极性也不高。付建华说。与此同时,另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在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出现。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布局调整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其中,部分地区由于布局调整失当,辍学率出现反弹。据了解,造成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辍学率反弹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厌学情绪的传统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调整造成教育费用骤增,使很多家庭难以支撑。撤点并校使一些农民家庭上学成本增加:并校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每年数千元的新开销;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陪读,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由于寄宿费用太高,一部分学生选择走读上学,但由于路途较远,又要承担交通费等费用。这些支出对于不少贫困家庭来说难以承受。家住吉林省通化县大安镇下四平村的张瑶今年上初中,8岁时,由于村里原来的学校被撤并,她只能选择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大安镇学校寄宿上学。她的母亲赵成艳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国家尚未在当地免除农村学杂费时,张瑶除了要交纳学杂费外,还要交住宿费,加上其他生活开销,每学期的费用大约在1000元钱。2008年以后,她的学杂费和住宿费都免了,每学期大约只需要700元。可赵成艳觉得,对于她们家来说,这笔钱还是挺多的,尤其是伙食费,每月都得100多块的现钱,这个对农村人来说负担不小。要是在家里吃住,地里啥都有,随便整点就够吃的了,根本不用花钱。在梨树县,记者见到了一位在学校撤并后辍学的少年张华(化名),他告诉记者,家里的经济本来就很困难,学校撤并后,他每天上下学需要两个多小时,交通、吃饭都需要不少钱,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考虑再三,他决定不念了;另一位在县城陪读的孩子家长孙爱华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城里租房两年了,从孩子上初中她就陪读,她说:负担一下增加太多了,家里的农活也顾不上了,都靠爱人忙活,我就在城里靠给别人打零工和孩子生活。”(未完,请接看之四2)


        
缘分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是久久长久的思念!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