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没有“拿走”记者发问权的权力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于 2010-3-13 18:12 编辑

省长没有“拿走”记者发问权的权力
h-t-t-p去掉-://w-w-w。去掉-更换。ccvic。C0m 替换。和0  时间:2010-03-13 08:59:25 华媒网ldem53
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似乎被一位省长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抢了风头。

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拿走"《京华时报》女记者刘杰录音笔时,官员们的张狂本性一览无遗,官员与媒体之间的爱恨

纠葛捅破了窗户纸。此后李鸿忠表示:"是误会,不涉及道歉",并解释"想看看她是不是真记者",此言基本上属于幼稚的欲盖弥彰。

检查记者真假,不用动用省长级人物,若干喽啰们早就检查完了,若是省长真想检查,何必"拿走"一只录音笔,可以请记者出示采访

证件。

应该说,李鸿忠的行为明显带有权力的傲慢,而这种傲慢来自于身居高位,把自己当成一品大员了。这种行径与党中央对党政干部的

要求背道而驰,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

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知是这位省长听报告时打了瞌睡,还是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出去了。光是漏了这一段还好办,若是国家若干政策和精神都被当成

了耳旁风,湖北省经济如何发展?老百姓怎么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

尽管女记者问了尴尬问题在先,但李鸿忠夺下录音笔的举动仍然具有抵制媒体监督的倾向,起码失了一个省长应有的风范,是对媒体

的不尊重,甚至视媒体为敌。此次"录音笔事件"发生的缘起其实异常简单,女记者问到去年湖北省发生的邓玉娇案。这让李省长感到

了"敌意",一种对媒体揭短曝光的"敌意"。所以他当时就沉默离场,随后担心自己刚才说了什么错话,或者女记者有什么"暗招",所

以李省长又回来将录音笔"拿走"。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官员对媒体的不信任达到了何种程度。实际上,在很多官员的眼中,媒体从业人员总是喜欢把"小事"搞成"大事"

,对自己的政绩构成威胁,因而避之如病毒。但是,需要宣传自己的政绩时,他们又屡屡在媒体面前做秀,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媒体的职责,两会召开是政府与群体相互交流,官员们体察民意的大好时机,一位记者问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问题,也是情理之中。李省长不愿回答,可以闭口不言,也没有必要出此下策,有此举动。

由此,我们看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折射出媒体从业环境的恶劣,堂堂一位省长尚且如此,市长、县长、乡长、镇

长、村长可能会更加放肆无忌,打记者、抓记者、骂记者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真能成为记者们的主心骨

,那么记者的安全就真成了大问题。

在某些价值被扭曲的情况下,官员们的特权被集体默认了,官位越高,这种特权越大。公权成了官员们随意使用的工具,想怎样就怎

样,没有约束。想必李省长习惯了这样对自己的部下,一时忘了是在媒体面前,忘了在两会的大平台上。

然而,社会公众依然相信,省长也没有剥夺记者发问权的权力,权力必定会在阳光下运行,人民有权罢免省长们的特权,舆论监督的

风暴必定会来得更猛烈。

相关新闻

湖北省长李鸿忠抢记者录音笔并斥责京华时报女记者

湖北省长李鸿忠:录音笔事件是误会不涉及道歉

湖北省长李鸿忠抢录音笔拒绝道歉引发网络围观潮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