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真安(正安)州三个州城及几次迁徙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罗遵义
编者按:
由县政协副主席罗遵义主编的我县历史文化专著《正安史话》,将于明年春夏时节出版面世。该书综合多方研究成果,以简明平实的文字,客观记述了正安自古以来发生的众多史实,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正安的昨天、前天,更好地珍惜今天,努力开创美好幸福的明天,相信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报从本期起拟在二版或四版开辟专栏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今天的正安县和道真县在历史上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县级行政建制,是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真州设置真州长官司开始。真州长官司存在的217年间,因战乱频繁、时局动荡,很难确立相对稳定的治所,所以一直没有修筑城池。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因统治播州的土司头目杨应龙公开反叛明王朝,朝廷即派辽东巡抚李化龙总督湖广川贵军务,调集20万大军分八路入播,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终于在当年六月攻陷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杨应龙自缢身亡,被称为整个明朝时期最大的两次战役之一的“平播之役”宣告结束。
为了确保播州区域的长治久安,平播之役的次年,李化龙上疏朝廷,请求废除原播州地区世袭七百余年的土司制度,改行由朝廷委派官员治理的流官制度,朝廷采纳了李化龙的建议并立即实施,这就是遵义历史上著名的“改土归流”。
按照“改土归流”的方案,朝廷废除了播州宣慰司,以其地分设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派流官治理。遵义军民府辖区为乌江以北之地,领1州4县,即真安州、遵义县、仁怀县、绥阳县、桐梓县。真安州为原真州长官司改置,其辖区如前。播州的改土归流加强了边沿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深远的进步意义。
平播之役与改土归流,给当时的乌江南北广大地区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因此修建州县城池逐步列入主政者的议事日程。改置前的真州长官司的治所的具体地点没有准确的记载,《明一统志》和《明寰宇通志》说普明寺在真州长官司治东(未言里数),务本堂在真州长官司治西六十里。据此推断,真州长官司的治所应在普明寺与务本堂之间,而普明寺在今道真县的上坝,《道真县志》(1992年版)认为其治所或在上坝场附近,或在桑木坝,但有待于考证。
平播之战的第二年即1601年,真安州知州郭维屏选址于思宁里潏水园(今道真县旧城镇)新建州城。州城占地44万平方米,城垣周长2340米,东西南北面分别为巩昌、永清、兴化、崇明4个城门,各门均建有城楼。该工程于当年4月动工,次年秋天竣工,仅一年半时间。从现存遗迹可以看出,城墙全系重两三百斤的长方石料砌垒而成,仅城墙石料就至少达五千立方,工程之浩大之艰巨可想而知。在当时建筑工具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工程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一方面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足见府州两级对州城修建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工程督促上就肯定特别的紧严。
潏水园作为真安州的州城只有19年时间,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迁往正安东北的毋敛坝,相对潏水园州城故称为新州。修建潏水园州城,应该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为什么使用不到20年就弃之迁徙另建呢?《正安州志》对此有明确的载述:“偏处北隅,离府辽远,地势偏窄,形如坐井。”“于州之四方独远,……离府六百余里,不但公役跋涉为苦,一旦缓急,应援无及。”可见迁徙另建的原因是城址不居中,离遵义军民府太远,遇到急难事情鞭长莫及,不利于长治久安。《正安州志》又载述了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即是州城“为土寇窃据,迁于三江里”。而新的州址之所以选择三江里毋敛坝,一是这里距四川近,因为当时的真安州隶属四川,便于上下衔接;二是这里是川黔交通要道的门户,有利于商贾交易;三是这里是东汉先贤尹道真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有利于通过文化加强治理。新的州城选址位于上一年重建的尹珍务本堂的东北五华里处,即今天的新州镇老城村。新的州城在正安史学界称为“明真安州州城”(潏水园州城则为道真地域上的“明真安州州城”),其建设过程及规模格局等,至今未查到明确的记载,但从至今仍明显可见的城垣遗迹,以及当地沿袭称呼至今的“大堂”、“二堂”、“鼓楼坝”、“城隍庙”、“弘乐寺”、“城门洞”、“北门坡”、“西门田”、“上街”、“下街”、“老城”、“韩家楼”、“润生号”等地名,还有合作化时期改土造田挖出的不少的古砖、碎瓦、瓷碗、铜器、铁器、铜钱等物件,可以推测出新的州城至少应与潏水园旧城不相上下。
明真安州州城存在了22年,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川匪姚天栋、黄龙攻陷,州城毁于火焚。清康熙元年(1662年),新任知州金思睿迁州治于古凤山麓,即今正安县城。当时清军入关不久,天下尚未大定,无暇筑建州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叛占据云南、四川、贵州,真安州自然被纳入吴三桂的治辖,州址便迁至土坪,但因该地一则缺水,二则一马平川易攻难守,又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回迁至古凤山麓,州址从此再无变更。
雍正二年(1724年),因避讳改真安州为正安州。新的正安州城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初六动工兴建,次年二月初五告竣。州城城墙高一丈八尺,城垣周长五百三十二丈五尺。有城门四座,东西南北分别为“来青”、“迎薰”、“凤仪”、“拱极”。每座城门底座长约四丈五尺,宽约四丈,高二丈五尺,城门洞宽八尺。城门上修有总高三丈八尺的两层长方形阁楼,第一层为石砌炮台,第二层四面花窗,以作瞭望放哨和检阅、休息之用。阁楼四角翘檐,两层八角欲飞,气势宏大壮观,故有“遵义的大堂,正安的城墙”之誉。此次修建,虽然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但作为州城已经初具规模,之后的嘉庆二年(1797年)又再次进行了补修和续修,正安州州城才最终定型。
从真安州治所由新州老城迁徙至今,昔日荒芜冷落的古凤山麓作为县级行政建制的驻地,给我们留下了351年难以抹去的记忆。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