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 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第一书记杨毅:真情铺满扶贫路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真情铺满扶贫路
——记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第一书记杨毅
20180523104134661.jpg
杨毅(左一)和村民们商讨脱贫致富办法。

淅淅沥沥的小雨时断时续,薄雾笼罩的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林立、硬化公路通寨进村、荷塘果林里蛙鸣鸟唱……入眼的一切,是美景,也是驻村第一书记杨毅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画卷。

2016年4月,杨毅受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派遣,任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第一书记,同时挂任正安县委副书记。当初“跳出农门”的他,做了30年的省城干部,又回到了乡村,当起了“村干部”。

今年4月,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启动,杨毅交接完手头的工作后本可“一走了之”,但他有些“任性”,要继续在村里待一段时间:“村里的事、群众的事,还有很多没办完,能做一点算一点。”

从一个“外来户”到“主心骨”,杨毅驻村的两年是前进村变化最大的两年:贫困户从261户1003人,减少到44户116人,贫困发生率从22.6%下降到2.62%,2017年摘掉贫困的帽子;香菇、花椒、李子等长效产业发展起步;生猪、肉牛、山羊、家禽等短线产业促农增收;“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全面改观。

“刚到前进村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更是严重滞后。”杨毅说,“基础设施的落后可以慢慢想法改,但群众对干部的抵触却是当时面对的最大难题。”

刚来到村里,杨毅的“三把火”还没烧起来,村里群众却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第一次群众会,只到了3个组长、4个群众代表。紧接着发展李子产业,可李子还没种下地,村里流言却先起来了。因为李苗的品种问题,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之外,村民需要额外缴纳每株3元的种苗费,于是就有人说:“村里来了个‘捞钱’书记”。

干群关系不改善,基层组织不建强,脱贫攻坚就无从提起。怎么办?杨毅用实际行动进行了回答。

鳏居的令狐昌前老人修房没钱、劳力不够,杨毅带着村民当“挑夫”;村里建荷塘,发展莲藕产业,杨毅带头在田里翻田挖土;发展李子产业,他又扛起锄头翻土施肥……渐渐地,“捞钱”书记变成了“杨书记”。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杨毅说,“‘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同样也要依靠群众。”

要发动群众光靠杨毅一人是不够的,农村党员是关键,建强基层组织刻不容缓。

“这个党员我是当不下去了。”这是和平组的老党员郑绍明在第一次见到杨毅时说的话。这一句话,让杨毅吃惊,也让杨毅明白,基层组织的涣散让农村党员失去了归属感和获得感。改变从“三会一课”开始:有的党员年纪大、离得远,就把会开到家门口;前进村地方大,寨组离得远,就让干部分散到寨、组里开;书上东西教条化,群众不爱听,就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党员散居各地,但党员大会一个也不能少。

很快,村里的党员,特别是老党员都活跃了起来,提意见、谈村情、帮发展……在和平组修路时,当初满腹意见的郑绍明主动承担起了群众的说服工作。他挨家挨户“上门聊”,到修路时,遇到占点田土、挖棵果树的情况,没有一户群众有怨言。一次开党员大会,除了在外务工的,在村54名党员来了53名,一位90岁高龄的老党员无法赶到,还特意叫儿子来请假。会后,台丰组86岁党员郑绍文拉着杨毅的手激动地说:“杨书记,这回我们总算是又找到家了。”

有了群众这个强大后盾,有了极富战斗力的基层组织,前进村就有了发展的基础、有了脱贫的主心骨。但是想要脱贫,项目的支撑不可少。杨毅这时候又当起了“业务员”,到处跑项目。两年过去,成效明显:香菇产业发展资金1500万元;莲藕基地项目经费200万元;小康寨项目建设经费210万元;黔北民居改造项目经费256万元;退耕还林1600亩用于经果林建设涉及资金240万元;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两年间,杨毅协调或者参与协调的资金达到了3846.495万元。去年,这个空壳村就在杨毅协调资金建设的养牛场分到5万元的集体经济分红,利益联结分红17户贫困户。另外,村里成立的村级集体企业——正安扬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公司+公司+农户”模式,投入资金200万元与贵州华正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展香菇产业,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到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望达到25万元。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杨毅却越来越忙。年前,杨毅在去结对帮扶贫困户邓国泰家时,不慎摔伤了左腿,但他的工作并没因为腿伤而停下来。村监督委员会主任郑周云问他:“你都要走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就是因为要走了,所以必须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杨毅的这句话,让郑周云一直记在心里。

5月6日,星期天,小雨。离杨毅离开前进村还有10多天,村里的监督台上他的照片已撤下。笔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扛着扁担,帮78岁的贫困户郑绍明挑建房用的水泥砖。

“杨书记,你要是不走就好了。”和他一起帮忙挑砖的黄秧组贫困户吴汉伟说,“你在前进,真的给我们办了好多事。”

60多岁的老党员冯在平也动情地说:“杨书记在前进是辛了苦的,遗憾的是要回贵阳了”。

两年间,杨毅用脚步丈量着前进村19.6平方公里的土地,行程万余公里,7本1372页的帮扶日记记录下了他和前进的帮扶故事,他用真情铺满了自己的扶贫路,用真意带领前进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作者: 贾越峰)贵州日报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