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装,好一幅水墨丹青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骆礼俊
  2014年5月24日,记者在安场老街看到,往日如蛛网般牵在屋檐上的电线已全部入地,地板砖已铺完,各家各户悬挂了漂亮的灯笼,给人一种整洁清爽的感觉。行进在改造后的老街,让人仿佛是在翻阅一幅水墨丹青。
  为保护安场历史文化名镇这一名片,结合示范小城镇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安场镇于2013年8月启动古镇改造,改造工程分二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改造房屋308户,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投入改造经费1000余万元,目前已安装青石板路面8500平方米,清理排污沟1700米,安装排水管道1700米,路灯60盏。
  安场,又称安四溪,源于四溪环绕,安居于四溪之中。北部,梵溪河缓缓东流;东部,小黎溪潺潺穿越;南部,桥溪河湍急向前;西部,黄桶溪迂回婉转。四条溪就像四条血管,浇灌着安场的山山水水,那一个个的小山丘因此才充满了灵气。
  安场镇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受巴蜀文化的浸染,并因此孕育出传播全国的春晖行动。 2009年,安场镇被评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贵州历史文化名镇安场》一书发行。熟悉安场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安场老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曾经有四大盐号、五大药堂、七贤茶社、裕安工厂、烟墨作坊,以及客栈商铺,安场因此成为当时以盐业、棉布业、黄丝业、油脂业等为重点的商业重镇,安场也因此有了“万马归槽”和黔北“四大重镇”之一的称号
  安场被评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后,镇党委倍受鼓舞,下决心打造文化古镇,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将以传统文化为根,保护傩戏、竹琴、龙灯、围鼓等地方文化特色,同时,打造新景观。在保护历史文化原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弘扬先进文化理念,把安场打造成集商贸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为一体的、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归宿地。”安场镇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的安场,更是今非昔比。一条条公路成网格状贯穿城乡的各个角落,硬化的连户路像一条条飘动的玉带;学校设施完善,镇村办公阵地功能齐备,村居院落干净整洁,一家家厂房,一个个蔬菜大棚,一户户生态庭院,无不在昭示着已焕发活力的安场正向前迈动着坚实步伐。
  安场建场以来,群众休闲娱乐的场地都在学校,自学校封闭以来,群众找不到一个可以休闲散步的地方,群众特别盼望有朝一日政府能修一个休闲散步游玩的去处。在此情况下,安场镇党委政府根据安场的规划,组织了一批社会贤达,收集民意,通过安场经促会牵头,政府投资,群众捐资修建了安场镇后山花园第一期,硬化休闲步道30000平方米,修人行便道3000米,建观光亭1个(后期将再建5个观光亭),引水修井一口,公厕一间,第一期投入共计近300多万,预计总投入1000万元,后山公园修建顺应民意,成为安场城镇生态建设的一个起点和亮点,为安场今后再建民生工程开启了新篇章。
     现已动工建设的道安高速横穿安场全境,安场和毗邻的道真三江镇各有一个出口,这就为安场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场镇将会以更加开放、吸纳、包容的姿态,做好驾船出海的准备,打造全新安场。(记者 骆礼俊) 
相关链接
  2013年,安场镇被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随后开始启动“8+3”项目建设。2013年,安场镇陆续启动兴安大道路网工程、环城“白改黑”路网工程、古镇街道路网工程等工程,现已全面完工;安场镇卫生院位于古镇老街,2013年新增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扩床位80张,现已建成投入使用,现总面积为5800平方米,床位总数105张。安常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使用面积800平方米。全镇共有农贸市场4个,分别位于安常社区(2个)、自强村、瑞濠村,建筑面积16555平方米。2013年新修总面积30000平方米的后山花园,包含绿化、两条人行道、八角亭、休闲长廊,已全部完工。安场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000吨,排污管道长4公里,此项目已于2013年12月完工。安场镇敬老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床位50个,楼房住宅、宿舍、餐厅、老年活动室及室外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俱全。安场镇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3332.53平方米,共66套。安场镇体育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含橡胶足球场、跑道、乒乓球场及篮球场等娱乐健身设施,现已投入使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安场镇石井村,总面积500亩,主要以核桃、梨、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