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搬家,没时间练,今晚再练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吕哥 于 2011-11-9 00:17 编辑

十一月八日IMG1108234200.jpg

十一月八日IMG1108001900.jpg

IMG1027081000.jpg

IMG1109001200.jp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上一篇: 书法的疑惑

下一篇: 韩继忠书法

全部回帖
很好!
林散之曾说,一天不写手就生,字形结构还不够精准。
入笔的“多余动作”,那其实是藏锋的需要,行草书简省后那多余的“头头、尖尖”,多是取势而已,如果动作大,笔画强调过头了,就有“画蛇添足”之嫌。长形的笔画还好,一些“点”,就会写成“U”、“V”形,。
这种技法的根源是一种审美趋向,一种内敛的美,与我们民族的的审美追求和内敛的性格有关系。这种入笔、起笔的处理,遵循“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不管横画、竖画,从逆方向开始书写。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处理就尽可能的简单化,往往是取势,搭笔入纸后笔毛又调整为中锋,又要回到“中锋行笔”上来。
发表于 2011-11-9 09:35:1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中锋行笔,笔力才遒劲。
最后一幅“左”、“务”、“火”的撇画,其笔画由粗到细,仍是中锋行笔,行笔的过程中渐次提笔直至笔毛离开纸面------
说不定有人这么处理,但多是时人的理解,你看你学习过的《倪宽赞》、《九成宫》就少有这种写法。类似隶书“燕尾”的收笔,也类似于起笔的处理,不宜太过。
时人的理解、书作,不管田、张,多只是反映、体现他们自己消化、明白了的东西,仅可借鉴、参考,此类唾沫,应当弃之!
发表于 2011-11-9 09:55:53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水之舞 于 2011-11-9 10:09 编辑

1.jpg 我们来看一看原作。
那“多”字,上边三个撇画都短,而最后一笔长,你前后临习的,没一个临像。
那“而”字,原本是左低右高,你写的是往右下倒了------
或许是拍照的缘故,但多读帖,反复强调的“察之尚精”,说明“读”、“察”还不够,只有眼睛看得到,笔下才能写得出。
发表于 2011-11-9 10:01:31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好的,在精、准上下大功夫。
发表于 2011-11-9 11:39:5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水之舞 于 2011-11-14 09:06 编辑

我学书法,只为修身养性养,作为爱好练习,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1-11-11 19:15:3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水之舞 于 2011-11-14 09:08 编辑

近日看了中央电视《千年书法》,觉得要想写好字,不简单!
发表于 2011-11-11 19:53:28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接着练习

十一月十七日IMG1116233400.jpg
发表于 2011-11-16 23:56:36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竖勾不对,这是精华所在,要多体会,例如“于”字。
发表于 2011-11-18 10:35:02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IMG1121233000.jpg
发表于 2011-11-21 23:43:25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要得!
黄自元不可学,但我觉得他对结构的分析还有他的道理,你有些字结构不准确,可以看看、借鉴黄。
多读帖,留意书法结构的“主”与“次”、“疏”与“密”、“违”与“和”、“向”与“背”------
发表于 2011-11-22 09:59:1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左右结构的字,写得就像两个模特,并排站着没高矮胖瘦的区别,如“轮”、“枚”、“始”等。其实有些字像两个顽皮的孩子,站在那点还不老实,在打闹、搂抱、躲闪------
半包围的字,都包不住,如“迎”,“群”的长撇等。
乱说勿怪,兄多多海涵!
发表于 2011-11-22 10:16:00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吕哥 于 2011-11-23 21:27 编辑

好的,说得对
发表于 2011-11-23 21:22:09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