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香港系列之四:高速度&高效率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感悟香港系列之四:
高速度&高效率



    香港在地缘空间的位置来看,紧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是中国的,但从经济功能来讲,香港是世界的。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全球化指数世界第二!
    香港人均财富20.2万美元,全球第一!
        
    香港有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先天优势,同时也是资源极度贫乏的弹丸之地。在亚太地区工业经济起步发展的进程中,香港靠转口贸易和来料加工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起步,特别是在旧中国战乱和新中国经济被封锁的年代,它作为内地进出口的桥头堡和窗口,既为祖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实现了自身的高速发展。
    但是它同时面临来自祖国大陆开放和东南亚新兴港口的巨大竞争压力,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深圳等新兴港口城市迅猛发展,新加坡的崛起,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已不是不可替代,内地廉价的地租和劳动力使香港的出口加工业自然实现了转移。香港却依然实现了它的飞跃,继续它的神话和奇迹。
    香港以它的自由、平等、开放和法制,成就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自由港!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
    当世界在香港汇聚的时候,香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米道路、每一滴海水、每一缕空气不再被香港人独占,而是被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所使用,不精细、不高速、不高效都不可能。开曼群岛、维就群岛、新加坡等自由港在竞争和接盘!
   
    所以我们走在香港的街头,满眼是匆匆的行人。交叉道口红绿灯的提示音最有特色和代表性,当红灯禁止行人通过的时候,是舒缓的铃声,当绿灯让行人通过的时候,舒缓的铃声立即变成局促紧张连声敲击的闷响,催促行人快速奔跑。我们所住酒店楼下就有一组红绿灯,那快慢变化的铃声,总是震动着我们这些学习者的心灵。
        
    香港的人、香港的车、香港的房屋、香港的道路、香港的所有设施都是零件,在狭小的空间组合成紧凑的列车,走在人类的前沿,与时间赛跑、与世界赛跑。它在探索着精细管理的极限、速度的极限、资源配置的极限、使用效率的极限。
        
    所以我们不要感觉奇怪:香港人会工作16个小时,香港人会兼几份工。香港人上班时个个光鲜精神、生生猛猛,下班时则个个疲态毕露,打瞌睡或闭目养神,就像一根根新鲜多汁的甘蔗,经过朝九晚五一轮榨汁机的压挤后,成为一截截残渣吐出来。
    所以我们不要感觉奇怪:香港的电车是双层、巴士是双层,90%人群使用公交系统,电车、巴士、出租、私家车在狭窄的道路上通行却不会拥塞。电车是全程2元,而出租车起步就要18元。买得起车却买不起泊车位。
    所以我们不要感觉奇怪:香港过去有十几平方米房屋用铁网分割成几十人住的笼屋,现在有放几张多层床一人睡白天一人睡晚上的出租屋。香港有月租2000多元的保障性住房,有2-10万元/平方米的商品房,也有200万元/平方米以上价格的郊野别墅。
    所以我们不要感觉奇怪:香港的道路人车立交分行,商贸大厦底层作为通道与立交相连。
        
    在网上搜到一句话:如果在香港成功了,在世界各地都能成功。
    闲时把80年代香港拍摄电视剧的《流氓大亨》翻出看,我们西部二三线城市的水平,与电视剧中当时香港的水平差不多,简单类比就相差了近30年了。撇开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这些因素,就在观念和精神领域,不知要相差多久?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