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香港系列之五:低税负、高收入、高福利(1)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黔之马 于 2010-2-17 23:28 编辑

感悟香港系列之五:

低税负、高收入、高福利(1)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条“警戒线”便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2001年香港的基尼系数为0.525,2006年达到0.533,贫困人口超过百万。根据联合国开发组织的报告,在全球27个发达经济体当中,香港贫富悬殊情况最严重,在全球排名第一。报告称,香港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全港34.9%的财富,但最穷的10%人口只占有2%,两者收入差距17.8倍。一直以来,香港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贫富悬殊日益扩大。

香港为什么能在巨大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却保持了长期的繁荣与稳定?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想也许是以下三个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一是低税制与低负担;二是高收入与充分就业;三是高福利与社会慈善救助。

港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2010年2月4日表示,在经济及社会结构转变下,香港出现收入差距现象难以避免,但1996年至2006年期间,香港的收入差距其实变化不大。张建宗说,有报道指2006年未经调整的香港基尼系数为0.533,但如果将税务,以及各种社会资助等计算在内,2006年实际基尼系数为0.427,与1996年经调整后的数字相同,较2001年仅微升0.006,显示在这段期间,香港的收入差距其实变化不大。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指出,由于香港有综援及公屋,就算贫富悬殊趋势转差,穷人的实际生活也未致太恶劣。浸会大学经济学教授巫伯雄则表示,“即使香港的基尼系数大幅度上升,也不会对香港长期的经济表现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问题。因为全球化的发展和机会的扩散对增加香港的人均收入,包括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是有好处的。只要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持续上升而不是绝对下降,社会的稳定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一、关于低税制与低负担

简单低税制与自由港相结合,是香港经济的基本特色和优势。

香港没有销售税。

香港是全球29个主要国家或城市中利得税(企业所得税)最低的地方,只有17.5%,相对全球利得税最高的纽约市的43%,相差25.5个百分点。利得税的60%亦集中在六百家公司身上。

至于个人入息税(个人所得税),香港的标准税率亦仅是15%,且税基狭窄,需要缴付薪俸税的人士,只占320万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纳税最高的前10万人占了薪俸税总收入62%。

香港除了烟酒、汽油、化妆品和特殊规定货品外,其他货品一律享受进出品免关税。

这说明香港的低收入群体基本没有税赋负担,香港的纳税人只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而纳税主体是高收入群体的精英人才和大公司。香港市民因零关税而普遍获益。

二、高收入与充分就业。

新闻报道:香港立法会于2009年9月28日审议《最低工资条例草案》,《最低工资条例》可能会在2010年年底或2011年年初生效。在审议过程中,正反双方为律定每小时最低工资24港元还是32港元而争论不休。就以24元每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2天,每月最低工资也是4224元;若以32元算,每月最低工资也是5632元。就算留宿家庭服务的菲佣,因全日留守难以计算时薪,除了享受免费住宿、免费膳食、免费医疗及来回原居地的旅费,月最低工资也不得少于3580元。

香港个人每月平均收入,由1997年的9600元,增至2008年的11,000元,增幅14.6%。

2009年5月港府统计处统计的薪酬数字:月薪一万港元以下的,共有157.6万就业者,为香港最大就业人群。月薪1万到2万元之间的,有103.3万人。月薪2万到5万元之间的,有71.88万人。  月薪5万到10万元之间的,有13.53万人。月薪10万元以上的,有4.42万人。

    高薪一族的总数自回归以来大幅增加,年薪近百万及以上人士(月入8万元以上),在97年只有3.4万人,但在2008年增至约6.2万人,增幅达82%。除了高薪人士增加,高收入家庭总数也在增加。月入达到8万元或以上的家庭总数在2008年有多达11.1万户,较97年的近6.8万户增加63.2%。

    香港税务局分析纳税人资料,发现05/06年度香港125.2万名纳税人的收入创历史新高,达4747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人均年薪达38万元。

月收入低于5000元、收入不及薪金中位数一半的就业贫困人口,由04年最多的34.9万人减至2008年的27.4万人。

当然,人人皆知香港也是一个高消费的特区,吃一碗面最少也在20元以上,在繁华地段的茶餐厅里不会少于30元,所以很高收入的普遍状况下,大家会为这27.4万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困难人群捏一把汗。但是从香港劳工及福利局的报告显示:香港的综合援助计划为经济困难人士提供现金援助,2008年底综援个案达284659宗,受助人数为475625人,总开支185.7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人均受助资金达39043元。

香港的失业率在2008年中跌至3.2%,是十年来新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底回升至4.1%,失业人数为141300人。总就业人数在2008年底为3544300人。由于经济衰退导致职位流失及减薪,劳工市场情况在2009年初因而急剧恶化。然而随着经济相对好转,劳工市场也呈现回稳迹象,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在第一季飙升1.1个百分点至5.2%后,在第二季仅微升至5.4%。失业人数激增61900人至2009年第二季的203000人。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稳金融、撑企业、促就业”的策略,从2008年至2009年,拿出占地区生产总值5.2%的资金共876亿元,实施数轮刺激经济的特别财政措施。从创造就业机会和协助陷入财务困难的公司方面,推出特别信贷保证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渡过难关,共有1.1万家公司受惠于此项计划,而这些公司的员工人数即达19万人。

香港对就业的高度重视,明显效果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来袭,而失业人数并未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状况严重!

为了帮助失业人士实现再就业,香港不仅通过现金补助的形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提供免费的再就业培训,在培训期间,连交通费也予以补助,直至重新就业。

当生存可以保障,政府全力提供帮助和机会,生活就充满希望,社会也就稳定了!

三、高福利与慈善救助

1、教育保障--不让贫穷遗传

教育是香港的公共开支中最大的项目之一,预算开支约占经常公共开支总额的四分之一。2008年,香港教育开支占政府总经常开支23.8%。由于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投资在大学的研究工作,令08/09年总教育开支达到773亿元,较上年度的576亿元,激增34.3%;其中经常开支达511亿元,较07/08年增加1.4%。

12年免费教育:香港政府至2008至2009学年起,对免费教育从小学初中共9年延展至加上高中12年。同时,对于初中三年级毕业后不再就读高中的学生,参加职业训练局开办的全日制课程也予以全面资助。

政府设有学生资助计划,确保学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