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鲵乡趣话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李平
一九八七年在谢坝“鲵乡”工作,如今已经是二十多年的事了。  谢坝风景秀丽,青山绿水,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坝中穿过,滩多水急,沿河泉眼,多如牛毛,不同的鱼儿随泉而出,品种繁多,盛产大鲵。神奇两栖动物大鲵,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属濒危物种,“其形如婴,其声如啼”,俗称“娃娃鱼”。谢坝“娃娃鱼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
  谢坝河发源于谢坝境内的上关村,两洼泉水,东泉为娃水洞,西泉为鱼泉沟。两泉相距一华之遥,处于同一海拔高度,四季不枯,谢坝数千良田,以此为汲。两洼泉水在上关田坝,合二为一,顺流而下,经八村、西仁、谢坝、大田坝、环山,跳洞、马兰出境,进入绥阳地界。谢坝河在谢坝境内,全长30多里,沿河两岸,汇聚了八村、羊耳宅、冒水孔、任家坝、水爬岩等数十处溪流洞泉,溪流由小及大,流速时急时缓,在河床上形成了大小不等数十个深塘,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为大鲵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谢坝“娃娃鱼之乡”的名片。
  说起盛产,曾听前人说,在过去,谢坝河到处都可以看到“娃娃鱼”的身影。夏日的晚上,路过河的两边,会听树上哗哗直响,原来,是大鲵上树纳凉消曙。被人惊动,逃下树来,速隐河中。
  弯弯的河水,“流”出两岸一片勃勃生机,也“流”出一串串过往趣事。在谢坝区政府工作多年,对谢坝人的风土人情、史事秩闻,听说颇多。曾听过一个关于“娃娃鱼”的故事,谢坝河渡乡一位新婚不久的青年,在河边割草,看到河里有一活物,样子十分奇特,青年好奇,观看了一下,觉得十分好玩,赶紧冲下河去,用背篼将其罩住,欢天喜地,捉回家里。不想新媳妇,看到四脚爬行的家伙,样子十分丑陋,似为不祥之物,恐家遭厄运,对丈夫一顿数落,令丈夫心灰意冷。有外地人路过,一看便知是大名鼎鼎“娃娃鱼”,便假意问路,旁敲侧击,要拿走“怪物”。夫妻俩喜出望外,夫丈高兴能卸脱包袱,竟向外地人千恩万谢。事后得知,那条怪物,可以换得农村十分“金贵”的两包化肥,夫妻俩后悔不已。如此一来,娃娃鱼的声名就十分响了。
  八十年代,一位省委主要领导来正安考察,对奇特的娃娃鱼很感兴趣,点名要看“娃娃鱼之乡”的娃娃鱼。在生活接待中,出现一个小小的插曲,省领导对谢坝豆腐果吃法不太了解,夹起来就是一口,结果,豆腐果内的热汤乱溅,搞得领导也有点慌乱,旁边的一位区领导赶忙打圆场,把谢坝的当地的三大特产“娃娃鱼”、“豆腐果”、“冈鳅”介绍一番。本来省委领导前来视察工作,大家都十分紧张,领导的一点小差错,竟将气氛活跃起来。省委领导的也觉得,“娃娃鱼之乡”的行程,倒有几分乐趣。
  谢坝河下游,临近务川县,有个叫三角塘的地方,是有名的产鱼之地。清、民时期,正安、绥阳的两地居民,常为争捕鱼而发生冲突。光绪二十六年,有一次,绥阳人来此捕鱼,当地居民为保护本地鱼业资源,发生冲突,矛盾激化,竟将来人打死,这次可撞了大祸。虽然对方跨地捕鱼,本属理亏,但打人致死,不好交待。谢坝人知道对方必然要派人论理,难以交待。打起官司,也必占下风。谢坝人十分团结,有一教书先生,曾做过县令师爷,出了一主意,叫人连夜制作一块石碑,题以“示渝永禁事案”,以“禁止捕鱼,违者重罚”等内容为文,用稻草打磨,烟火薰烤。如此精心打理,石碑看似已立很久。
  旧时法令不全,官方判决许多案例,常以长官主观判断为准,所以怨错很多。民间纠纷,则以双方势力、谈判者个人影响力,多以说理,谈判解决。一二日后,绥阳方面派了当地名士,前来论理,说要报告官府,抓捕凶手。谢坝人也请了当地知名人士,双方展开谈判。谢坝人成竹在胸,与对方论理,并以石碑为证。说,我方官府禁鱼在先,你方捕鱼后,错在你方,今若责罚我地居民,岂非官家自打耳光。今后我地禁令,如何服人?正安、绥阳两县本属近邻,情同一家,发生意外,令人遗憾,人死不能复生,罚我居民,必将影响两地居民关系,恐生更多群斗之事,于事无补。为了两地居民关系,我方愿作补偿,以告逝者之灵。绥阳人见谢坝人理礼皆全,难以强辩,只好作罢,领尸而还。
  昔日的“禁鱼碑”静静地立在那里,历史的缘由逐渐为人们所遗忘。成为人们对环境保护、珍惜渔业资源的象征。
  二十多年过去,“鲵乡”群众在党政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娃娃鱼养殖,成立了多家人工养殖基地,为娃娃鱼的故事,增添了新的内涵......
(作者系原谢坝区长、区委书记)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