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骆大老爷”与“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骆书友

 杨兴,古代称羊心滩,从这里经新州穿过合溪,可直达重庆;杨兴,被碧峰河和茨莉河环形包抄,三面环绕的清澈河流,把杨兴围成一个半岛;杨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与远近闻名的蒲上台和绿叶成荫的九子山遥遥相望。

  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传说着让人久久难忘的两个故事:一个是被当地人敬称骆大老爷的骆方元贡献一半的白银与珍州的县大老爷合力修建杨兴大桥的故事;另一个是现杨兴乡杨兴村青杠林已故骆书良的妻子冯氏老太婆双枪打跑“老二”(古代抢人劫财的坏人)的故事。
  传说在杨兴乡对面的青杠林组,有一户姓骆的富裕农家——骆科焱,启主叫骆延松,曾祖叫骆方元,老祖叫骆书良,由于当时这家骆氏家庭占有的土地面积大,在当地有家财万贯的美称,因此,骆方元被当地人敬称骆大老爷。据传,很久很久以前,由皇帝派来珍州平暴的骆琳,当了珍州的县大老爷。有一天早晨,骆琳骑马途经杨兴到新州平暴,由于当时没有桥梁,骆琳的大队人马渡过奔腾咆哮的杨兴河时,一名侍卫落入河水当场冲走,骆琳焦急如焚,急命一名侍卫到当地了解情况,这时,从山上下来一名老人,笑逐颜开地对骆琳说:“别找了,这座桥本来早就该修,只因筹款困难而被搁浅”。骆琳说,骆大老爷,你说,咋过修法,才能修好这座桥。骆老爷说:你出一半的银子,我出一半的银子,行不行。骆琳沉思默想,你一个地方财主,能出一半的银子,是不是在吹牛皮。正在这时,骆大老爷已叫管家将银子拿到骆琳眼前,于是,骆琳也不失这个面子,满口答应出资一半的银子修这座桥——定名为杨兴大桥。
  事后,杨兴大桥经过县大老爷和杨兴的骆大老爷各出一半的银子,精选了当地的能工巧匠,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于第二年动工修建。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这座桥终于修建成功了。县老爷为了表彰骆大老爷的丰功伟绩,在骆方元的父亲骆延松满八十大寿时,给他送了一张黄匾,并在匾中间的上方加盖黄印,现这张匾至今还收藏在骆科炎的(骆延松的后裔)堂屋中。
  民国前期,由于骆大老爷积累了无数的资本,所以,骆大老爷的后三代人家产非常丰厚,为了扩大骆氏地盘,增加家庭收入,骆大老爷的曾孙骆书良,与蒲上台一家姓张的达成书面协议,将地处蒲上台的田约5亩卖给骆书良,字约写好双方签字后,骆书良骑着马从蒲上台下山回家。刚他走到大水沟时,被蒲上台的一群“老二”强行抢走了他身上的字约。回家后,骆书良邀约其骆氏宗亲及其左邻右舍的人,于第二天赶到蒲上台哪个“老二”的家,将哪个“老二”头子一杆子杀死后抢回了字约,由于当时‘老二“家有硬手,现在说法就是有人在朝庭当官,第三天骆书良就被人抓走了,“老二”头子为了再次报复骆书良,于是纠集一伙人来抢骆书良家。骆书良的妻子冯氏得知情况后,于是组织家中用人进行防御,将家中的长短枪统统装上火药,无枪者在房屋周围准备石头。冯氏由于出生在安场一家富裕家庭,小时候在家玩枪是家常便饭,长短枪她都会使用,并且左右手都能射击,据传说,在50米的距离内,她能射中牛背上的碗。
  一个月色的晚上,这群“老二”雄纠纠气昂昂的背着枪来了,冯氏老太婆告诉人们,眼下虽然骆书良不在家,但我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只要大家同仇敌忾,坚守主要过道,我们骆氏家庭一定能打败“老二”。大家只见冯氏老太婆手持双枪,密切注视着走在前面的那个“老二”头子,等那群“老二”走到房屋约50米时,冯氏老太婆手中的枪哒哒一响,前面的“老二”头子被打伤应声倒下,跟在后面的老二们见到头目倒下后,纷纷后撤,随即冯氏老太婆伸出左手又打了几枪,其他“老二”见状,连爬带滚背着老二头子跑了。从此,这户骆氏家庭虽然暂时没有男人在家支撑,但这个被当地人敬称的“双枪老太婆”却让四周的老二们闻风丧胆,哪个老二头子都不敢带人靠拢这家房檐。
  最后,经过骆氏宗亲多方营救,骆书良终于被官府释放回家,夫妻俩和睦相处,对周围的人宽厚仁慈,经常拿出钱对穷人出手相助,实现了人人有衣穿,户户有房住,家家有菜园。夫妻俩后来与其老祖骆方元商议,在对面的况家凼请人看了一块风水宝地,修了一座四涵合一的生期,其中有一涵生期就葬着骆方元。为了再次表彰骆方元捐资一半的银元修杨兴大桥的功劳,当地人按照朝庭的圣旨在骆方元的生期上加盖了黄印,现这座生期还保存完好,远近人员到此闻知后都要下马观赏这座别具一格的老生期,代代传颂着骆方元捐赠银元修杨兴大桥的故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