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石井仡佬风情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陈柱英
如果你有机会到民族地区游览考察,在那情调各异而神奇迷人的石井坝、海龙寨、苗子田、扎军坝……在这31.29平方公里流光溢彩的多民族共居的土地上,是一片拥有无尽财宝的土地,也是一处富庶丰饶的人间乐园。各民族人民在这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形态,这些不同的民族风情,如同高原上那漫山耀入眼目的奇花异草,编织出一幅幅色彩斑澜的风情图画。

仡佬族腊月三十过年

石井仡佬族人民对自己的幸福生活非常珍惜,总是想方设法把日子过得愉快和欢乐。仡佬族的过年很热闹,年货甚是丰富。每年在腊月三十过年,过年时要祭祖,即是用自己产的糯米做成大大的糯米粑随同吃年饭一同祭祖,以纪念他们祖先最早在这里开垦荒地,插草为标。

正月十五日,还要过元宵节,这一天他们要到新葬的老一辈人的坟墓亮灯。

奇异的仡佬族婚俗

月兰带子撒须长,挽个疙瘩抛上梁。

千年不等疙瘩散,万年不等妹丢郎。

月亮出来两头钩,两个星宿挂两头。

星宿挂在月亮上,郎心挂在妹心头。

这首优美的情歌,表现了仡佬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一般仡佬族小伙子和姑娘的爱是纯真的,相爱后,姑娘便做一双鞋垫送给小伙作订婚礼物,小伙子便可以上门求婚了。

访婚:提亲后,男方父母要访女方父母的为人,看姑娘母亲的人品,有“买牛要买(张)角牯,说亲要看老丈母”之说,对姑娘的人品、针织、茶饭、健康进行了解。女方父母对男方同样也要了解,父母的为人,子弟情况,大多以子弟为主,有“会打打儿郎,不会打田庄”之说,访清之后,即可“放话”了。

提篼篼:又叫“定亲礼”,男方要用礼品送至女方家作订婚。转眼到第二年,小伙子提着一酒壶又到姑娘家,姑娘家便去邀亲友来喝酒,喝酒是形式,其目的是“盘郎”,老人们一面喝酒,一面畅谈,接着转入正题,对小伙盘问,此时姑娘躲在屋内期待着未来郎君能顺利应对这次盘问,很快通过这一关。

盘郎之后,第三年,双方到了婚年,小伙子就来备聚,男女双方备聚、备嫁、嫁奁、迎娶,一直到男方家,婚礼便告结束。

总之,仡佬族婚俗,多种多样,这是流传在石井坝一带仡佬族婚俗。[NextPage]

仡佬族吃新节

“吃新节”是各地仡佬族共同的节日,即是劳动一年,大家聚在一起“尝新”。在石井坝仡佬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

好田好坝秧叶青,莫看秧好就乐心。

田间管理防干旱,免得天灾威胁人。

劳动一年望一秋,不让谷子掉田头。

莫说抛撒不要紧,要想当初汗水流。

仡佬族民歌叙述农事活动和生产经验,劝告人们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因此在初秋时节,作物新熟之际,各家各户至村头寨旁田边摘取已成熟的谷穗瓜果之类回家,先祭祀祖先,然后全家高高兴兴的尝新,老人们忘不了告诫下一代珍惜劳动果实的传统教育。[NextPage]

奇特的牛王节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敬奉崇拜的事物。而生活在石井的仡佬族人民崇拜牛王,敬奉牛王。在安场上场,古时候修有“牛王庙”,顶敬牛王菩萨。农历的十月初一,是牛王节,这天要让牛休息,不能犁耙耕耘,人们要到牛王庙朝拜“牛王菩萨”,为牛王祝寿,欢度牛王节。

牛王节是仡佬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把牛视为“神”,他们认为,耕牛一年辛苦,对人们的贡献颇大。对它一是要酬谢;二是要祈求它无病无灾,身强力壮。所以每到十月初一这一天,仡佬族人要杀鸡备酒酬神,为耕牛备好草料,表示对它酬劳。

古朴优雅的古墓葬

石井境内的古墓异常之多,形式多样,有韦家山、干岩子岩棺,生基湾石板石墓,刘家湾竖棺,斑鸠塘的倒埋坟,砖拱坟,石灰拱坟等。其中以岩棺最为奇特古朴优雅。

岩棺是用天然的岩洞作墓地,以铁链悬吊棺于洞中,有的是用人工在悬岩上凿方形石洞作墓穴。据《遵义府志》、《华阳国志》载:“有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这些记载和石井相似。岩棺在石井有几具,均用柏木作棺。

岩营洞,佳元村岩上组王姓岩穴葬,地居下寺河岩营山上,其洞内多系青灰色沙石,兼风化层。该村75岁的王长青老人说:“我年幼时在那里放牛,因天气寒冷,那口棺材被我“劈”用于烤火烧了”,证实还有铁扣挂在岩洞内,当时棺内有骨骸。

虎跳(先人桥)葬一棺,传说是“癞子坟”,由于时间长,解放后涨大水冲走了,岩棺均无碑志,难考证,棺去穴在,依稀可指。

河丰村班竹塘葬一棺,芙蓉江边石洞内,墓用石灰石块相砌而成,洞内1丈见方,亦有人称“癞子坟”,坟无主,当地人传说,此棺原葬于“狮子口”,因此地龙脉好,葬后子孙发达而改葬的。

岩棺葬是对远古祖先穴居野外的美好追忆,在人们朴实的观念里,老人死后也应该象活着人那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那么洞高千尺,或邻大河,或洞中石钟乳悬垂,袅娜多姿,环境优美,于洞中人文安全,又雅致,死者安息,生者称孝,且简便易行,因而沿袭久远,那大约是顺理成章的成因,以后汉文化的传入,舆论家的说教,对此葬法待有贬意,以致加上“癞子坟”之类的说法。

竖棺、倒埋坟:《酉阳杂俎》载:“僚人在 ,死则竖棺葬之”。竖棺在石井只发现一具,在安山村家湾组卢登贵菜园地内,殁葬年代死者不详。

倒埋坟在我们贵州,史书有“横苗倒仡佬”之说,指苗族、仡佬墓葬不计座向,而倒埋坟(即头枕石门脚登山)的墓葬。在石井发现有26具(识别时开三具)。

海寨生基湾冯姓倒埋坟,一排6具。斑鸠塘陈姓倒埋坟有1─5函者,大多用6块头大尾小的石板合成。这些墓葬,按公历推算大约为明朝万历年间所葬。

石板古墓,在石井遍地皆是,从古至今,有的是富绅、官宦、所谓有功名的人的墓葬,修建得雄伟壮观,工艺细致,楹联墓志,书法遒劲、浮雕物像,栩栩如生。如海寨村后雁冯辅元墓,大清咸丰九年建造,工艺不凡,虽部分被毁,其墓基碑文可见。直到现在,该地海寨,联兴,石营还有人修建这样墓葬。石板古墓在石井,多系夫妻合葬一墓二函,有的人在生前就建造好,待死后安葬。

还有土葬(土坟):是一种普通葬式,即人死后,挖好土坑,置棺坑内,以土掩盖成坟,前大后小,呈三角形,坟顶上置“望山石”,这些多系贫苦农民葬式。

仡佬族民族风情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是审美的文化,它古朴优雅,丰富奇特,留给我们很多韵味,至今在石井乡境内,现仍留有不少与仡佬族相关联的地名,如苗子田、苗子岗、蛮子湾……等。这些地方的命名,相互印证,得出了古代有不少仡佬族、苗族曾在这里栖息繁衍的结论。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