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 黔北古凤展英姿——正安城建30年大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2008年11月文章)

正安,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源远流长;正安,这个素有“古凤”之称的黔北县城,背靠省城贵阳,北与工业发达的重庆市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正安,这里是远近闻名东汉名儒尹珍的故里,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0年来,正安人依靠改革开放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各级干部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打攻坚战的工作举措,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更是将一个房屋古老而低矮、街道狭窄的旧县城,打造成了一座高楼林立并且带有都市风味的崭新县城。


正安县城始建于康熙元年,数百年历史以来,正安人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经过不少的艰难困苦,终于建成了如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一片片的低矮房屋,一条条窄小的街道,商贸也不发达的小县城,八十年代虽然楼房有所变高,县城面积有一定的拓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座古老破旧的建筑和街道狭窄的小城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谋略思进的正安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勇于探索的改革勇气,于一九九四年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吹响了新时期城建建设的号角,擂响了建设新县城的战鼓,拉开了建设上坝新区的序幕,随后,经过十四年艰难曲折的发展,拓展了西门,建设了上坝新区,打通文化路,完成了一、二期工程,改造了东、南、西、北四门,开发了楼台新区,随后,又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县城功能不断得到完善,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今天的新县城,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条条新街纵横交错,商住小区星罗棋布,广场花园绿叶成荫,到处充满着浓浓的现代气息,展现出无限的勃勃生机,正安,这个古凤之城乘着改革开放的翅膀终于展翅飞翔了!它,前后迎来了前省委书记胡锦涛(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钱运录(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和省长石秀诗等省市领导的视察;它,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正安卫生县城”这一殊荣;它,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后正安耀眼的城建亮点。


今年的11月4日,因患肾结石突发疼痛在新州医院医治三天三夜都不能止痛的田腊香老人,被他的老伴张贤立急速送到正安中医院住院治疗,在护理老伴治病休息间歇,阔别正安二十年的张贤立老人,这个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号称世界上头号强敌美国兵作战的虎背熊腰的汉子,晚上记者陪同他游览了正安全城,欣赏了新县城壮丽的城市美景,领略了四门展现出来的靓丽文明风光。他说:“一混二十年没有来过正安县城,真想不到这个县城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低矮的房子被浑然一体的楼房替代了,狭窄的公路被宽阔笔直的公路取代了,城市建筑面积拓展到了楼台坝子,灿烂耀眼的城市美景真是美不胜收,今晚如果不是你当向导,中医院、车站在哪个位置我都想不起了。”张贤立老人的亲身感受印证了正安县城30年大发展的辉煌成就。

破冰——开发上坝新区

据凤仪镇山奇社区60多岁的王老汉回忆:一九九四年之前,从四门桥到殡仪馆、会议中心全是一片良田,四周只有一些低矮民房,整个上坝都没有一点繁华的氛围。自从县委、县政府一九九四年把城建纳入议事日程后,历经四年左右时间的建设,新修了三条长约3000米的街道,修建了首批供干部职工居住的公寓,随后县邮政大楼、县车站、县工商办公大楼、县畜牧办公大楼、县建设办公大楼、县盐业公司、县农业发展银行、县第七中学等机关单位逐步移向上坝,县城面积逐渐向西拓展,于是,我县城建开始起步并逐步破冰。一九九八年,新区开发显露出来,笔直向西延伸的街道,浑然一体的办公大楼,花纹瓷砖铺垫的人行道,公路两旁吐露新叶的行道树,把一个原来平坦的良田坝子点缀成一座闪亮的新城。

如今,在这座新城上,有通往遵义、道真、务川等地必经的公路,有宽敞直达省城、各乡镇的车站,有来自各地经商的商铺及旅馆,随着御景豪亭、电力花园等商品房入座,这座新城更加显示出它的潜在魅力,随着上坝新城的崛起,正安向世人宣布——城建破冰旗开得胜,县城建设马到成功,接着县四大班子奏响了第二城建乐章——文化路建设。


撤迁——打通文化路建高楼

1985年规划的文化路,由于诸多原因,历经12年都未能实施。1997年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户不愿意搬迁,因撤迁导致各种不愉快的事情缕缕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顶着来自各方面的思想压力,于7月1日开工建设文化路一期工程,在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及撤迁户的大力配合下,该工程于当年的12月竣工;二期工程1998年12月竣工。据城建指挥部的人员介绍,文化路一、二期工程,共撤迁了4个企事业单位,95户私人住房,前后建成宽18米,长880米的大道,修建了县迎宾大楼,地方税务办公大楼,电信办公大楼,建了正安首批商品房。文化路的建设,虽然出现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县四大班子始终坚信,撤掉旧房利用空间建高楼,把窄小的街道变宽畅,打造一个靓丽的县城绝对不会错,而且终归有一天是有很多的百姓会理解撤迁建高楼的重要意义。据城建指挥部的领导回忆,当年干部们做街道居民的撤迁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早上、中午、晚上入户做工作是各级干部的家常便饭,而且遭到撤迁户谩骂的干部也不少,可是,为了建设美丽的县城,打造一座供正安人安家养老的靓丽家园,领导和干部们忍辱负重,一次入门做工作不成功,两次甚至于三次登门也要把工作做通。大部份住户舍弃小家顾及大家,主动配合城建指挥部撤迁的住户不少,他们当时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是,回想今天,换来的是一座既廉价又崭新的县城,如果当初决策者们在机遇来临时举棋不定,在困难面前前怕狼后怕虎,撤迁户不配合、不支持,等到今天再去打造一座新城一定会困难重重,甚至是举步维艰,正安县城赶湄潭超道真绝对不可能实现,随后,县委、县政府盯住了东西门的改造。


攻坚——改造东西门再建商品房

1999年以来,我县通过总结经验,施行了大刀阔斧的旧城改造,通过不懈的努力,2000年终于建成了长680米、宽20米的东西门大街。东西门改造,共折迁企事业单位39个,折迁私房户439户,整个工程折迁、施工、还房安置全部由政府负责。此工程财政共投入近3000万元完成主大街及安置房工程,解决了县城西门入口的瓶颈,改善了县城中心面貌和人居环境,当年主街道上破破烂烂的房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曲折窄小的街道逐一消失,街道上的住户虽然补了一点钱,但是,经营或者出租的是宽敞的门面,居住的是科学设计的楼房,昔日的老住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一些人当时很不理解,但是,通过改造东西门,大家充分认识到,阵痛换来是县城的发展;阵痛换来的是县城美丽;阵痛换来的是县城面貌一新。在东西门改造中,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政府必须跳出大包大揽的折迁、施工及还房安置,否则,县财政将会背上沉重包袱,于是,便采用招商引资和组团开发建县城。

探索———招商引资和组团开发

在文化路一、二期工程建设和东西门改造中,虽然县城中心区面貌一新,但是,由于政府施行的是大包大揽,因此,县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旧城改造举步维艰,为了寻找新路,2001年县委、县政府率队外出考察学习,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城旧城改造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一新模式的运作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随后就有遵义、南川、深圳等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入座我县,我县北门、南门改造按这一模式推行后,不但彻底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改造县城的这一做法,而且还为政府卸下了背在背上的财政包袱,使旧城改造迈进了新的台阶,真是借了“它山之石攻了自己之玉”,从此,正安旧城改造驶入了快车道。2002年,县委、县政府把北门旧城改造定位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列入“十件实事”之首,并采用新模式实施北门旧城改造,实行小区式、组团式开发。据了解,我县打响北门改造攻坚战后,共45天时间就签订了拆迁协议657份,完成撤迁644户,两个半月就拆除近七万平方米的旧房,创造了正安城建上史无前例的拆迁速度,8月28日,北门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仅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北门主大街建设、绿化及灯饰工程。2003年底,三个组团在占地4万平方米面积上共建房屋13万平方米,并按时完成了还房安置,营得了撤迁户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南门旧城改造,速度显得最快,仅33天时间,就签订拆迁协议667份,拆迁旧房6万多平方米,投入撤迁成本2300余万元,新建房屋10万平方米,新修城南新天等广场5500平方米。旧城改造,不但使县城旧貌展新颜,而且使县城具有了都市风味,为了拓展新县城,掀起城乡建设新高潮,四大班子绘制了建设西部新区的宏伟蓝图。

拓展——建设第一流西部新区

2003年,县委、县政府把实施西部新区列为“八件实事”之一,委托重庆大学规划院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采取土地收购储备和资本置换的办法,由县土地储备中心自筹资金10000万元,在上坝一次性征用土 地217亩,总投资预算为2500万元,新修了主干道长627米、宽30米,其中车行道宽16米、两侧人行道各5米、绿化带各2米。次干道各长600米、宽18米,园区集公路、灯饰、绿化及河道治理于一体。西部新区的建设,可提供商住净地面积8.4万平方米,一个崭新的西部新区由蓝图变成了现实,成为县城建设中最闪耀的亮点。


为了夯实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城发展的后劲,在县城改造基本完成后,县委、县政府又通过项目工程,增加了供水设施,埋设了大量地下管道,新建了第七中学,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电力和通讯设施,更换了电视网络,充实了城管队伍,配齐配强了环卫工人,增添了环卫设施,取消了营运三轮车,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进一步的加强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整治清理了河道,修善了亭台楼阁,新增了绿地,新建了体育广场,栽植了街道行道树,新增了照明设施,使改造后的县城显得更加靓丽了。据悉,今后还要在西部新区新增一所小学,让进城农民工的子女上学读书。

乡镇——小城镇建设异军突起

在县城建设及改造的进程中,乡镇小城镇建设也在紧密锣鼓的进行,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方法,县委、县政府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完成了19个乡镇的集镇规划编制,指导重点乡镇加快小城镇建设,例如被列入“双百”集镇的安场镇,2003年完善了经贸区的建设,投资170万元新修了老虎洞大桥,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地处边远的庙塘镇投资230万元改造了老街,新建了庙塘中学,利用通往镇所在地的油路拓展了一条入口新街;地处高寒的班竹乡自筹资金80多万元,征地2万多平方米,新建了一条新街;碧峰乡在市直部门的帮扶下,投资685万元,新修了敬老院、镇卫生院、政府办公大楼、水利办公楼、电信大楼、移民新区,新建了主大街、河滨大道等民生工程;新州镇采用全体职工向金融部门贷款的办法,打造了一条黔渝两省皆知的尹珍大道;杨兴乡采用群众贷款,政府担保的措施,将一个歪歪斜斜的旧街打造成一座商品琳琅满目的商贸小区;还有桴焉、市坪、瑞溪、格林、俭坪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几呼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特别是近三年来,由于我县以打造“四在农家”为载体,以沼气池为抓手,强力推进“黔北民居”建设,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快速推进沼畜工程及“4321”模式,使我县的小城镇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甚至有的村所在地逐步形成“黔北民居”一条街。可以预言,到“十一五”未,全县所有乡镇都将在小城镇建设上有“质”的突破,而且小城镇的功能建设将更加完善,城乡互动建设将会给人们打造一个个靓丽的家园,实现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一样美丽的梦想。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