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 《遵义这十年》正安县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2008年7月文章)

开拓奋进又十年

中共正安县委

正安县人民政府


一、县情概况

正安县地处黔北,大部分地区海拔在750—900米之间。207、303省道从县境内通过,距遵义140 公里,北离重庆220 公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古凤”之称。

全县国土面积259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52个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0.3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32万,人均耕地0.8亩,森林覆盖率为36%。因盛产野木瓜、油桐,被誉为中国野木瓜之乡、中国油桐之乡。周恩来总理曾为正安油桐生产题词:“户有万株桐,幸福永无穷”。正安又是贵州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方竹笋生产加工基地县。此外,我县还盛产猕猴桃、银杏等极具开发价值的绿色特色产品。

正安是东汉儒学大师、教育家尹珍先生的故里,被誉为“黔北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古黔北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重要区域。多种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和发扬,形成了正安隽永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文学、书画、雕刻、摄影等艺术创作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涌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专业和业余作家,目前正在创建申报“小说之乡”。

正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巍峨雄奇的天楼山、逶迤蜿蜒的芙蓉江,有万亩草场、百里桐花等自然景观,还有尹珍务本堂、龙塘沟崖壁画、仡家宅院、苗寨民居等人文景观。

二、与时俱进的十年

自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负重拼搏,克难攻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面对一产脆弱、二产极弱、三产薄弱、财政贫弱的弱势县情,县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的工作思路。在九届二次全会上,县委突出工作重点,作出了实施城建、烤烟、畜牧“三大攻坚战”的决定。在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县委又对前期的工作思路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九届九次全会上确立了坚持发展决定一切、改革推动一切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强力推进“五大建设”和“四创活动”(即“一条方针、两个强力点”)的工作思路。在县十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大力实施“四化一强”(突破工业化、提升城镇化、实现农村沼气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绿色生态与特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十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的工作思路,团结奋进,狠抓落实,形成了与时俱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

——狠抓发展,县域经济稳步增长。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0133万元,比1997年增长2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9941万元,比1997年增长1.5倍;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628万元,比1997年增长2.5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564万元,比1997年增长3.8倍。

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全县农业生产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两大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狠抓科技兴农,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28670万元,比1997年增长2.9倍。其中:农业总产值66511万元,比1997年增长2.2倍;林业总产值5529万元,比1997年增长3.4倍;畜牧业总产值55109万元,比1997年增长4.2倍;渔业总产值525万元,比1997年增长15倍。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进一步改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年来,实施国土整治面积8033亩,新增耕地5577亩,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坡改梯3.6万亩;完成造林面积5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完成农村小水窖(池)2350个,新增保灌面积10.9万亩;解决了农村10.6万人/10万头畜的饮水困难;修建沼气池25000多口,近10万人用上了清洁能源;实施烟(粮)水配套工程3.5万亩;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万千瓦。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4293万元,比1997年增长3.4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个,完成销售产值22754万元,实现利税1679万元。

全县城乡市场繁荣,商品购销两旺。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34933万元,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071万元,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862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3178万元,住宿和餐饮业为1755万元。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2元,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2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8元。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0063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446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1799万元。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保险部门的保费收入120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3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742万元。

——深化改革,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全县“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7%,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7%、113%。实施第二期“义教工程”学校15所3.7万平方米,寄宿制学校18所3.9万平方米,危改项目72所3.5万平方米。新建正安一中、改扩建正安二中全面启动。启动了县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全县总人口607810人,人口出生率8.8‰,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3.6‰,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9%。几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1998年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摆脱全市挂末位置,2001被评为全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2003年分别获全市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和全市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一等奖;2002年县计生指导站获全省“一级计生站”;2003年县人口计生局获全国人口和计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全县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卫生执法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已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完成了疾病控制中心、15个乡镇卫生院等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19个乡镇养老院建设,供养农村“五保”养老对象3258人。确保了企业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企业下岗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到2006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40229人。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完成了撤区并村工作;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制度;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县城机动三轮车禁运,成功开通了县城出租汽车;殡仪馆、公墓、火化场一体化建设全面完成。深化了县乡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企业改革改制;完成了撤区并村工作;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县城机动三轮车禁运,开通了县城出租汽车营运;推行了殡葬改革,遗体火化和公墓集中安葬稳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住房公积金等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抢抓机遇,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东西门、北门一期、南门旧城改造及西部新区、楼台迎宾大道、商品集散中心、文化会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了碧峰、庙塘、班竹、格林、新州、桴焉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达26%,2003年、2004年城建工作分别获全市一等奖和二等奖。实施了一、二、三期县城城郊绿化及风景林建设工程5080亩。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十年来,303省道正安段、207省道土坪至毛家塘油路改造工程、湄文县际油路改造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通乡油路工程、通村公路工程即将全面完工,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92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辐射型公路网。

邮电通信发展迅速。联通网络和小灵通电话实现了乡乡通;有线电话正逐步向村组延伸,移动网络覆盖率达92%;完成了城乡网络增容升级改造及县城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县乡光纤联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县级电子政务与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及19个乡镇组网成功,实现视频实时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完成了县城一期电网改造工程;开通了“正安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县、乡(镇)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络。

——求实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组织了以“热爱正安、建设正安”为主题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及旅游形象大使正安选拔赛,展示了正安形象。深化了“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创建。深入开展县直机关“爱国健身”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整脏治乱”活动,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蔚然成风。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长足发展。

——依法执政,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校务、厂务公开,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强力推进“平安正安”创建,狠抓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查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极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实现了“治安模范县”的创建目标。

——强基固本,党的各项建设步入新阶段。深入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理论、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了党员发展和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党员队伍结构和素质得到明显优化。认真贯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深入开展“三看三思”警示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紧密。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我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大力实施“四化一强”发展战略,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一二三产的比例调整为40∶25∶3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建立以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为支撑的工业体系,突破工业化。一是在发展理念和工作机制上求突破树立工业强县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服务,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上项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加强项目库建设。三是在工业总量上求突破。到2011年,初步形成以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25%以上。

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提升城镇化。一是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格管理,在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城镇品位。到2011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要提升到38%。二是着力经营城镇,加快村庄建设,提升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三是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完善城镇功能为基础,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三)深化“四在农家”创建,加快以沼气能源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沼气化。坚持“4321”(即一池配四改、带三小、兴两业、建一会)建设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项目组合”的工作机制,以每年1—1.5万口的速度有序推进,力争在2010年使全县60%的农户用上沼气能源,实现沼气化县的目标。同时,深化“四在农家”创建,力争到2011年,使全县60%左右的自然村寨受惠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提升优化烤烟、畜牧、劳务产业,培育发展壮大茶叶、方竹笋、野木瓜产业。一是稳定烤烟产业在正安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着力在计划种植、优化烟农、调整布局上下功夫,使优质烤烟年产量保持在18万担以上。二是巩固畜牧和劳务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主导地位。畜牧产业坚持走“养殖规模适度、区域连片发展、沼畜捆绑互动”的路子,建设生态畜牧大县。劳务业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批示要求,“外输内转、以输为主”,加强非农技能培训、就业引导、维权服务,打造正安劳务经济品牌,确保全县有15万农村劳动力常年从事劳务业,实现每年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的目标。三是培育并确立茶叶、方竹笋、野木瓜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优地位。到2011年,茶叶、方竹笋、野木瓜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要突破40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