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是谁惯坏了年轻一代?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20180429044100144.jpg
  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知名快餐店、时尚卖场、环球嘉年华……成了他们的聚集地。我们给这样的一群人起了一个名字——“傍老族”,说的更狠一点,也叫“啃老族”。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啃老族”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社会造成啃老族。 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不好找工作,即便找到工作在生活上也不可能完全独立,因此只能在家“啃老”。二是家庭造成啃老族。溺爱和传统思想使得大多数父母不得不用自己的大半生积蓄供养早已成年的子女们。
  目前的“啃老族”主要包括六类人群:一、高校毕业生(20%):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二、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10%);三、“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20%):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四、频频跳槽者(10%):跳来跳去“漂”到无事可做;五、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10%):习惯用过去轻松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六、文化低、技能差的人(30%):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在家“啃”父母。

  对于“啃老族”来说,他们有为自己的行为有太多的借口。
  理由一:我心中有梦想

  “我本来学的是新闻,同学们大都进了媒体。看到自己的同学们在各大报章上发表文章,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被大家传阅,多么有成就感!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这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理由二:工作太累太辛苦

  据媒体报道,一年前的徐伟也曾工作过,但因嫌工作太苦太累,又嫌钱太少要受气,他频繁地换了服务生、保安、推销员等岗位,之后,就没再主动找工了。徐父也曾亲自出马帮儿子物色了一份物业电工的工作。不料儿子劈头就问:“让我干什么危险的活?!是不是嫌我没工作?!”
  理由三:就业难 去哪找工作
  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底线已经跌破1000元,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某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学历迷信的年代已经过去,工作能力、经验以及社会竞争力才是他们选才的标准。据了解,对应聘者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和单位占了用人单位总数的66%;明确表示“没有工作经验不予考虑”的占21%。毕业生和未就业人群如此做,薪酬低,工作机会少,也就形式了“啃老”一族。
  有专家认为,无论是为理想还是怕吃苦 我们的教育都出了问题,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上,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让年轻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
在教育上我们有相当方面的工作亟待反思:
  一是空洞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社会责任教育来改善。教育除了教给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人们独立的意志、精神以及对家庭、社会、个人的现实责任心。立人、立德、立心、求知这“教育的四大功能”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今天的孩子们只知道埋头考试,不知道如何做人。
  二是教育的多样性遭到应试教育的严重破坏,大学教育全面工具化和功利化,乃至于“教育四大功能”中硕果仅存的求知一项也被异化,变成了教育只是为了读文凭。中国教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淘汰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树人教育”。不是把每一个人变成意志、心态健全的人,而是把无数的人从层层考试中淘汰,最后留下一堆使命感缺乏、意志薄弱的“社会精英”。至于那些最终考上大学的幸运者,读文凭的目的、读完文凭以后到底该怎么办,还是未知数。
  三是学位大跃进、大学公司化异化了高等教育。比如陈丹青辞职信中提到的他所不理解的“美术学博士”问题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本来,有很多领域和专业是不需要文凭至少不需要高学历文凭的,但今日中国的大学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设置了文凭甚至高学历文凭。其后果,一是因为学历必需的各种条条框框有可能把许多真正的可育之才排除在外,形成了劣胜优汰的效应;二是对不服从、不适应这种学历体制的许多非学历人才形成逼压之势,逼迫他们牺牲个性、才华与创造性进入这种学历体制,导致人才资源浪费,还无端耗费巨额时间和经济成本。学位大跃进是不是有点误人子弟?不仅逼迫非学历人才接受学历教育,而且也使大量高学历人才毕业后进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不论是其个人还是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期望值都水涨船高,客观上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的眼高手低难以就业。就业无途径,啃老也就不奇怪了。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