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浸夜郎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h-t-t-p去掉-://lyrb.lyd。C0m 替换。和0.cn/html/2008-08/11/content_432661.htm

中原文化浸夜郎
本报记者 邓超 刘爱国 文/图

  尹珍塑像。
1.jpg

汉唐古道今犹在。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洛阳镇的许多老人还记得,在当地的下洛阳附近,曾经有一条汉唐时期开凿的古道穿镇而过。2000多年来,这条古道不但见证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繁荣,也刻下了中原文化在中国西南浸润传播的印记。
  据《思恩县志》载:古道“由县城西北过环江(河)经黄烟、迭石、下洛阳、打铁等村以达黔桂交界之黎明关,计程135公里,此道为黔桂交通要道,黔桂客商往来悉由于此”。

  如今,这条古道在环江县内多处已被二级公路所覆盖,仅县西北部木伦国家自然保护区东缘的深山老林中,尚有25公里的一段保存完好,我们也得以从此处窥见历史的真相。

  由于人迹罕至,深藏在莽莽峰丛峡谷中的蜿蜒古道现在已是藓封苔淹。古道宽约1.2米,以花岗石、青石一块一块铺砌而成,路面光滑。沿路山泉淙淙,林木森森,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在这崇山峻岭中,古道由谁开凿?开凿后,在中原与西南地区交流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史记》中曾描述:“黔中郡,道塞不通……遂发巴蜀卒治道,自道,指牂牁。”环江秦代属黔中郡地,汉代为益州牂牁毋敛县地,《史记》中的“牂牁”就包括现在的环江地区。

  古道的开凿者,究竟是灭南越国后版图得以进一步扩张的西汉统治者,还是曾管辖这里的夜郎国?史书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古道开凿后,迅速成为中外贸易的交通要道,中国各地的商人马帮常年络绎不绝,中外各种货物四季往来如梭。

  从此,马背驮着北方来的丝绸、陶瓷、山货、盐糖从这里经过,再在南海搭船运往东南亚、西亚、地中海等地。这条线路也逐渐发展成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并一直经唐、宋、元、明、清,延续到近代,从未间断。

  同时,古道也成为西南边陲与中原联系的文化纽带。

  东汉时期,当地一名20岁的小伙子,沿着这条古道,不远千里来到当时的京师洛阳求学,并拜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一番苦读后终成大器。他,就是东汉著名学者、文学家和书法家尹珍。

  尹珍(公元79年~166年),东汉牂牁郡毋敛县人。年轻时的他深感当地文化落后,汉桓帝时,遂跋涉数千里,前往中原求学,并有幸拜大儒许慎研习五经。在洛阳城中呆了8年后,他终于学成回乡,并在当地广开学馆,教授儒家经典知识和中原文化,为家乡培育学子。他还受到东汉朝廷的高度重视,历任尚书丞郎、荆州刺史等职。晚年,他辞官还乡,将原学馆改名“务本堂”,矢志育人,直至病逝。

  中原文化的种子从此在祖国西南地区生根。尹珍之后,当地到中原求学的有识之士络绎不绝。尹珍也被历代史学家评价为“发展夜郎地区文化和促进中原与西南边陲文化交流的先驱”。为了纪念他,老百姓“凡属牂牁旧县,无不称先师”。

  文化的感召力是如此巨大。

  我们在洛阳镇的居民家里走访发现,各家各户的大堂前都供奉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条幅,人人都极其尊崇。环江是一个毛难、壮、瑶、苗、仫佬等多个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各民族间语言不同、习俗迥异,为何“天地君亲师”成为他们共同的祭祀对象?

  当地民俗学家韦大新说,“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汉朝时就开始流行,明朝以后这种思想在民间更是广为传播。他认为,环江地区各民族都尊崇这种带有浓郁正统封建宗法制度的思想,正是受到中原文化浸染的结果。

  古道也让偏居一隅的环江和中国的大历史紧密相连。

  《岭外代答》、《粤西文载》志述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发兵经武陵以南,直到思恩、宜州一带,实行屯田,移民充实边境。

  宋室南渡,形势逼迫南宋统治者加紧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大批有养蚕和纺丝技术的北方移民穿过这条古道,到达滇、黔、桂地区,先进的医药、农业技术等也随之在当地传播开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率部队经过这里,并一度驻军洛阳镇。

  1930年,红七军沿着古道攻占黎明关,进入贵州,袭击榕江并取得胜利。1944年,中国军队在古道险要关口,激战五昼夜,重创日本侵略军两个联队。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一五一师再度从这里进兵,攻占黎明关……

  1900年前,古道随着年轻尹珍求学的脚步延伸到京师洛阳;而今天,古道已融入大山之中,就像中原文化的元素已经固化成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永不磨灭。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