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第二辑3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x
一、清末时代
一九O五年(光绪三十一年),贵州巡抚林绍年,根据清廷“立停科举”的诏谕,按照““壬戍学制”和“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首先在贵阳开办师范传习所,并责由各州、县选送举、贡、生员入传习所,学习时间分为三至六个月,结业后回州、县办小学堂,这个传习所共办了三期。
同年,在省城开办师范传所的推动下,正安知州郎承谟积极推动新学教育,支持开办新学,亦开办师范传习所于鸣凤书院(现县委职工家属院),规定招收廪附生监入所传习,半年毕业。主要为创办新学培养师资。
一九O七年(光绪三十三年),知州郎承谟继办师范传习所后,在县城继办蒙养学堂四所于东岳庙(现正安一中)、万天宫(现县公安局)、禹五宫(现县人武部家属院)、万寿宫(现凤仪区公所)。修业期间为两年。师资由师范传习所毕业生中分配。
一九O七年,由于贵州提学使陈荣昌在省城开办官立高等小学党一所和初等小学堂九所的推动,正安知州郎承谟亦在县城首创高等、初等小学堂各一所,同时设立预科。就是说,学生在初等小学堂修业期满毕业后,必须进入预科学习一年,然后择优升入高等小学堂,以保证学生质量。仍按“壬戍学制”,初等小学堂的学习时间,包括预科一年为五年,高等小学堂的学习时间为四年,共九年。所以这两所小党堂一直办到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在这两所小学堂任教的教师有闵仲谦、郑作卿、李筑贤、张次侯、湛海澄、陈西园、刘德章、王凤翔等。担任英文教师的李筑贤,就是从贵阳请来的。
一九O九年(宣统元年),知州龚蔚铨任内,开办两级学堂于大路槽韩氏宗祠(现道真县属)。修业时间,按“壬戍学制”初等五年,高等四年,共九年。在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五月,被川匪李昌荣、刘国辉部纵火将校焚毁。
以上高、初等小学堂和大路槽两级学堂的创办,就是正安传授新学的开始。
二、民国时期
一九一二年民国诞生后,教育部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基道德”的教育宗旨,女子学校以“贞静、诚朴、勤俭、活泼”为校训,废除“壬戍学制”,实行“壬子癸丑制”,将清室所建学堂名称,一律改称学校。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县长全焕勋任内,广办学校,发展教育,在全县办了四十二所初级小学校。其中,万家桥初级小学,还是一九一四年建立的。并将清时所办的县城高等小堂,改名为高等小学校,学制三年,同时将初等小学堂,改名为模范小学校,学制和其它初级小学校一样为四年,因此,这个时期学生修业的时间共为七年。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县长陈绍端任内,将城区高、初级小学校合并为“正安城区两级学校”,安场小学校升为“正安县安场两级小学校”,其修业时间,按“壬子癸丑学制”,连同大路槽两级学学校在内,一律改为初级四年,高级二年,共为六年,而高级叫高一级、高二级。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戍匪患成灾,兵连祸结,县城失守,学校停办。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县长铙焕彩任内,恢复所有学校,城区小学恢复后设在雷祖庙,校长丁朝珍,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迁入考棚(现县人民法院)。县长沈旦任内,正安、道真两县分治后,将这两所两级小学校更名为“正安县凤仪镇中心学校”、“正安县安场镇中心学校”,同时在土坪、庙塘、新州、格林等二十个乡建立中心学校二十所,名叫“正安县XX乡中心学校”,并在全县各保建立保国民小学二百三十所,一直到全县解放。
在正安县城区两级小学校和中心学校当过校长的有丁联壁、杨禹铸、江珩宣、张国钧、郑德渊、杜裕黉等(见表五);在安场两级小学校当过校长的有郑和周、曹受棋等(见表七)。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县长陈绍端任内,创办正安县城区女子学校于江宅的“济阳世第”(现盐业公司仓库),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戍年匪患失城,女校停办,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县长铙焕彩任内,将女校仍恢复于江宅,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迁入万寿宫(现凤仪区公所内),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又迁入下堂衙门(现县人开部),学制四年。在这所女校当过校长的有邱兆麟、刘思敏、颜昌华、姜莹仙等(见表六)。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县长沈旦任内,实行男女合校,城区两级小学校和女子小学校合并,更名为“正安县凤仪镇中心学校”时,将高一、二级更名为五、六年级,直到解放。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县长陶汝耕任内,建立安场女子小学校于万天宫(现安场粮食仓库),学制四年。一九四O年(民国二十九年)与安场两级小学合并,一九四二年更名为“正安县安场镇小心学校”时,高一、二级更名为五、六年级,直到解放。在安场女校当过校长的有冯云溥、冯廷珍、陈维祯、颜昌华、冯帝裔等(见表八)。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县长黄群书任内,于是年春,创建正安师范于文庙(现县委大楼地址),培训师资,学制一年,只办了一期,校长由黄群书兼任,副校长是前清文生和贵阳师范完全科毕业生闵仲谦。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随着正安师范的结束,社会人士请求开办中学以满足民众子女求学的迫切愿望,因而在县长周凤文任内,便创建“正安中学”于文庙(现县委大楼地址),只设初中班,学制三年。这所中学所招第三期学生,编为师范班进行教学,培养小学师资(其校长名录见表四)。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县长张礼纲任内,仍感师资不足,再办“正安县简易师范”于万天宫(现县公安局),直到全县解放为止,共办了五期,第四、五期两期没有毕业就解放了。在这所师范学校当过校长的有陈世宇、张相臣、陈凤悟。他们都是正安县人、大学毕业生。
一九三年年(民国二十五年),以江荩诚为首,使用江西会馆产业收入和万寿宫门前米市斗息收入,组建私立豫章小学于万寿宫(现凤仪区公所),共招生两期。在这个学校任教的老师有陈代芳、雷雨高。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以富绅刘纪常为首,建立乐源小学于原来的女校(现县人武部),只办了一年就停了。校长是刘家骥。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正安简易师范为便于本校学生实习,组建师范附属小学,只办了一年。学校负责人是郑周栋、张坤福。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正安县民众教育馆内,设置教育股,辅导村寨夜校的扫盲工作。
这个时期,全县的边沿村寨,仍有塾馆,启蒙儿童,以补新学之不足。抗战胜利后,这种塾馆,即自行消失了。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上一篇: 文史资料2

下一篇: 文史资料第二辑4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